中胚叶肾瘤属于先天性肾内错构瘤。肉眼观察:肿瘤表现类圆形孤立性肿块,中央切面有时可见肿瘤侵犯周围肾组织。切面表现多样,质硬区域可呈漩涡状,类似平滑肌瘤,可见出血、坏死及囊...
肾小球旁细胞瘤是起源于肾小球旁细胞的良性肿瘤,具有分泌肾素功能,临床表现高血压、高肾素血症,低钾血症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瘤体位于肾脏,直径一般小于3厘米。无复发、转移潜...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实为错构瘤,是肾内较常见的单发或多发的良性肿瘤,约50%的病人并发有小管性肾硬化。肉眼观察:肿瘤大小不等,大者直径可达20厘米,切面黄色至灰褐色,绝大多数界...
肾髓质间质细胞瘤又称纤维瘤,或错构瘤,为位于肾髓质的小球形肿瘤,质硬,灰白色,界限清楚,直径一般小于3厘米,通常不超过6厘米。光镜下:显示纤维母细胞样的肿瘤细胞,伴有疏松的...
后肾腺瘤为胚胎发育过程中后肾来源的良性肿瘤。肉眼观察:肿瘤为界限清楚的实性肿块,有时呈分叶状。切面灰黄色,有时可见囊腔。光镜下:瘤细胞有少量粉染胞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稍...
嗜酸细胞腺瘤为由近端肾曲管上皮细胞发生的良性肿瘤,又称瘤细胞瘤。因瘤细胞胞浆丰富,内含嗜酸性粉红色细颗粒,故名嗜酸细胞腺瘤。除肾外,常发生于唾液腺,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
肾腺瘤为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其中大部分来源于肾皮质近侧曲管上皮。患者通常无临床症状。肉眼观察:肿瘤位于肾表面皮质内,呈结节状,实体性。瘤体多数微小,直径 在5-6毫米...
肝与肾都是重要的代谢、解毒、分泌及排泄的器官。肝疾病常可进而累及肾,统称为肝病性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伴发的肾小球肾炎、肝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及肝肾综合征。【病毒性肝炎伴发的肾...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糖尿病对肾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波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肾血管病变包括肾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和细...
抗基底膜抗体导致肾小球和肺泡壁的基底膜严重损伤,从而出现肺和肾的联合损伤,称为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出现咳血、呼吸障碍和急进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又称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光镜...
lgA肾病又称Berger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大量lgA沉积为主要特点的肾小球病。光镜下:病变表现多样,类型很多,包括肾小球轻微病变型、局灶节段性病变型、毛细血管内增生型、系膜增生型...
过敏性紫癜是对感染、药物、食物等过敏引起的以皮肤紫癜为主,并可合并出血性肠炎、关节炎及肾损伤为特点的综合征。根据主要的侵犯部位,可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胃肠型和肾型。过敏紫...
狼疮性肾炎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变态反应性疾病,90%以上的患者,均波及肾脏而导致肾小球肾炎。其致病机制为自身抗原和自身抗体相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成年人缓慢发病,是上述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果。临床上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特点。光镜下:可见大部分肾小球呈球形硬化,这些肾小球...
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青壮年,急性起病。以肾功能进行性损伤为主要临床特点,由血尿、蛋白尿、浮肿、高血压等症状迅速发展至少尿或无尿,在数...
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又称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其病变特点为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和系膜增生。可分为Ⅰ、Ⅱ、Ⅲ型。Ⅰ型又称系膜毛细血管性肾...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见于各年龄组,缓慢起病,主要为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系膜区而致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等多种表现。光镜...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又称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因各种感染,特别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本病有关,所以又称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该型肾小球肾炎属...
弥漫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表现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弥漫性增厚为特点,故称“膜性”。但缺乏细胞反应,所以多称其为肾病,而不称肾炎。膜性肾病是一种免疫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局灶性肾小球肾炎的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顽固的肾病综合征。光镜下:可见部分肾小球的部分毛细血管襻塌陷,代之以玻璃样均质蛋白物质。...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