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这句话既可让病理人引以为荣,也可使病理人聊以自慰。确实,对于某些疾病,尤其是肿瘤,病理诊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足够的标本,典型的病变...
患者女,43岁,发现右乳腺肿物入院。彩超4A级,肿物体积约5*4*1厘米。送检标本已经被临床部分切开并做系线标记,标记处切面灰白、灰黄,实性,质地韧偏脆。标记处体积约3*2*1厘米,整...
自从2019年12月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三年多来,我一直在关注着新冠病毒的流行和防治情况,特别是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病理学研究的成果与进展,并写了一组11篇相关的博文(见附注...
病理科室的发展需要两个积极性,一是病理科人员的卓有成效的勤奋努力,二是医院领导的真心实意的大力支持。这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缺一不可,而且互为因果。先说病理科室这一方面,...
可能是与三甲医院有缘吧,在职时曾两次带领所在科室为创建三甲医院呕心沥血,退休后又为创建国内首家民营三甲医院操劳效力。后来不再负责科室工作,仍然两次旁观了受聘单位的病理科...
黑色素瘤是皮肤中黑色素细胞过度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肿瘤。正常情况下,黑色素细胞多散在分布于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之间,其突起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但在HE染色切片上只能看...
室管膜瘤以前没见过,在遇到这个病例之前,做了几道关于室管膜瘤的练习题,给的图片都很典型,室管膜瘤简要的组织学特点,瘤细胞排列密集,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有腺管状菊形团,围绕...
1.恶性雀斑样痣型或雀斑型黑色素瘤 约占所有恶性黑色素瘤的3%~5%,但预后最好。一般发生于老年人(60~70岁,女性居多)颜面和颈部、手背原已长期存在的黑色雀斑。原因是长期暴露于日...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八次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中国病理年会2023年4月9日于美丽的福州顺利落下帷幕。本次会议原定于2022年11月份召开,因...
这是宋慧永的病理工作札记,欢迎批评指正,提出你的宝贵意见,欢迎分享、交流。有一道选择题:原因不明的机化性肺炎较特异的病理学表现是答案:细支气管腔内含成纤维细胞的机化物。隐...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少见于黏膜。肿瘤组织结构复杂多变,呈弥漫性生长、或形成巢状、腺泡状、假乳头状、假腺样,编织状等结构。瘤...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的真皮和表皮交界处,少数见于口腔、阴道、肛门黏膜,内脏发生的恶性黑色素瘤也时有报道,罕有原发部位不明的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瘤瘤细胞类似痣细胞,但明...
患者女性、34岁、不规则出血1月余就诊。B超子宫内膜厚约1.4厘米,未提示有异常血流。送检灰红、灰白破碎组织,体积约2.520.3厘米,取一块全埋。镜下可见破碎子宫内膜组织,符合单纯增...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3月5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罗伟仁博士在国际知名期刊《诊断治疗学(Theranostics)》(IF=11.600)发表综述论文,提出...
恶性黑色素瘤中一部分病例是原发恶性的,另一部分则来自皮肤色素痣的恶变,如交界痣、富细胞性蓝痣、老年性雀斑、巨大色素痣(毛痣)、结构不良痣、甲母痣、皮内痣、活动性痣或非典型痣...
TCT检查患者女性、58岁、主诉阴道排液半年余。临床诊断:宫颈病变?TCT镜下可见表层上皮细胞稀疏,可见成团脱落的基底细胞,少许中性粒细胞,涂片效果不大满意,初步看没有什么问题,...
患者女性、64岁、主因不规则出血十余天入院。镜下可见腺体结构,腺体较小,排列密集,可见融合筛状结构,腺腔内可见粘液样物,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腺腔及间质内,间质内可见泡沫细胞,...
关于病理诊断、科研论文与职称评定,本人已发过7篇相关博文(参见附录),也发过一些关于某些疾病的研究成果的博文。近日整理这一方面的博文及有关资料,觉得还有些意犹未尽,再来唠叨...
关于病理诊断实践中的科研与写作,本人曾先后写过多篇短文,强调结合病理诊断实践,积累经验和素材,撰写科研论文,提升个人专业水平,也有利于职称晋升。今天换个角度,谈谈如何在病...
人,还是需要看脸的动物。疫情三年,口罩让所有人的脸羞涩了三年,是时候让脸见见天光了,蒙面的生活结束了。被迫戴了三年的口罩,如今早已被印在了心里,在那里口罩粘连了血肉,剥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