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传统病理诊断中的两个基本技能

2025-10-14 11:16  阅读(6)  评论(1)  分类:专业

  病理诊断的基本步骤是通过阅读切片和涂片,结合本人的思考和分析,进行病理诊断。其基本技能包括巧妙使用显微镜的低倍与高倍正确认识病理图像的形态与色彩

 一、低倍观察与高倍观察

 所谓“高手看低倍,新手看高倍;低倍看结构,高倍看细胞;低倍看模式,高倍看细节自有一定道理。

 通常,我们在低倍镜下,对管状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看层次结构,看管壁(从黏膜到浆膜)是否有异常;对实体器官看实质与间质,实质细胞有无病变,如异型性、癌细胞出芽、浸润等; 间质有无炎细胞浸润、间质细胞增生等。通过低倍观察,基本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炎症或肿瘤,良性或恶性)。

 高倍镜下,主要看细胞形态(胞浆胞核),典型细胞病变,特殊结构或小体,细胞相互关系(松散或粘附)等,可以明察秋毫。所谓良恶看胞核,来源看胞浆,也有一定道理。恶性病变的细胞核常表现为体积增大、染色加深,异常核分裂象。核仁明显等,体现了瘤细胞的异形程度。而胞浆内的成分及其染色反应可以提示其来源。

   间质浸润(特别是血管、神经浸润)通常是诊断浸润性癌的标志,没有间质浸润不要轻易诊断浸润性癌,只能描述上皮病变(异型性程度)。间质细胞的异常增生则提示间叶性肿瘤,此时实质细胞则相对正常。

 二、病理形态病变色

 在传统病理诊断中,我们会遇见各种病理形态和多种染色反应,可谓形色兼备,五彩缤纷常规染色是基础,特殊染色是辅助这是我们病理人的形色观,甚至有人自嘲说病理人也“好色”。形形色色的镜下世界,是病理诊断的基础嘛!我们必须善于察颜观色,才能做好诊断。

   病理常规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效果是大家熟悉的粉蓝两色。而其他染色如巴氏染色、革兰染色,抗酸染色,Masson三色染色、PAS染色、GMS染色、阿尔新兰染色、瑞氏染色、吉姆萨染色等所谓特殊染色,则各有特色,放在一起也是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熟悉各种染色反应,很有助于诊断。

   免疫组化被称为病理诊断的“棕色革命”(DAB显色为棕黄色),如用AEC染色则呈紫红色(保存时间较短);免疫荧光染色效果也与显色剂有关,镜下可见黄色、绿色或蓝色等荧光,甚是漂亮。这些染色反应同样对诊断很有帮助。

 原位杂交结果也是棕色,细胞核阳性(EBV,HPV),与免疫组化作用相同。

 顺便讲一下各种色素颗粒,也是病理医师常见的色彩。这些色素有内源性的,如黑色素、脂褐素等,有病变的表现,如含铁血黄素;有外源性的异物,如纹身的色素、药物色素等;还有病原体如某些真菌、寄生虫产生的色素等,需要加以辨认(参见《胞质内含有色素的细胞病变》2025,8,13)。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