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漫谈传统病理诊断

2025-09-30 22:19  阅读(4)  评论(0)  分类:专业

   上文中我把病理诊断分为三个领域或三个阶段,即传统病理诊断、分子病理诊断和数智病理诊断。传统病理诊断主要是指形态学诊断,包括组织学和细胞学诊断,常规染色和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等,处于细胞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也包括电镜下的超微结构水平。

传统的病理形态学诊断是分子病理诊断的基础。根据形态学所见可以提示分子诊断的线索,也可用选择可供分子病理学检查的组织。分子检查如病原体核酸检测的结果还要反馈给病理医师进行验证和复查。因为核酸检测过于敏感,所以还要注意鉴别其结果是致病菌,还是定植菌或污染菌,或者肿瘤的基因变异是否符合肿瘤的特性。

传统的病理形态学诊断也是数智病理诊断的基础。如果说分子病理诊断是诊断水平的提升,那么数智病理诊断则是诊断方法的革新。数智诊断是病理图像的数字化(把病理切片图像扫描转化为数字图像)与诊断程序的智能化(模拟人脑的诊断思维与判断过程)的结合,提高病理诊断的时效性、客观性、科学性,最终也还是需要病理医师进行验证和复查。

传统病理诊断是病理科的基础工作,看家本领,压舱石和顶梁柱,不能因为开展了分子病理和数智病理诊断而忽略了形态学诊断。分子病理开展二三十年了,在肿瘤病理诊断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为靶向治疗指明了方向。数智病理的研发在近十年比较活跃,首先是人工智能在制片、染色、免疫组化等程序中的应用,如自动脱水机、自动染色仪、自动免疫组化仪等,近年进军智能诊断领域,是人工智能在病理学界的又一进步。在某种意义上说,分子病理诊断和数智病理诊断更大的作用是在科研价值,反映学术水平。对于日常病理诊断的实际作用,尤其在市县级医院,尚难评价。

在传统病理诊断领域,广大病理学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尚待整理和概括,升华为理论。笔者不揣冒昧,陆续总结了一些经验体会,提出了一些观念,以《病理诊断学杂谈》为主题,发布于华夏病理学网。最近又对诊断经验系统地总结一次,概括了30多种辩证关系,如正常与异常、低倍与高倍、常见与罕见、粉蓝与多彩二维与四维、典型与寻常、速度与难度、循证与寻证、一元与多元、假象与陷阱、遇见与预见、病变与病种、风险与避险、模糊与精准、感染与肿瘤、格式与规范、守时与延时、冷冻与常规、随访与随诊、质量与质控、异位与转移、情谊与规矩、抽样与抽象、形态与病因、分享与分担、榨干与夹生、诊断与科研、病理与临床、病理与检验、病理与临床等等。其中有些内容已经发表于华夏病理学网,有些正在修改完善,有待陆续推出,希望对年轻的病理同仁有所裨益。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