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解读《病理诊断学》
诊断学(diagnostics)是一门论述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科学,是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桥梁学科,也是诊疗实践中的重要支柱,在诊疗实践中病理学必不可缺的一门重要学科。《病理诊断学》是研究疾病病理诊断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科学,是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理人都很熟悉诊断病理学(diagnostic pathology)这个概念,如刘彤华院士主编的《诊断病理学》,刘旭明、何连方主编的《现代诊断病理学》,李维华、丁华野等创办的《诊断病理学杂志》等等。而《病理诊断学pathological diagnostics》却被忽略。尽管也有一些经验体会的论述,涉及到这个领域,但缺乏系统的研究。
本人以春柳新枝为网名,以《病理诊断学杂谈》为主题,在华夏病理学网开辟专栏,至今已发表400篇千字文,围绕病理诊断学这一主题进行阐述,点击量近100万次。在此衷心感染众多读者的关注和支持,也感谢华夏病理学网提供的这个交流平台!
本人所写的博文,以千字文约束文稿篇幅,以杂文为写作风格,以平时笔记为基础,以新发文献及事件为参考,以原创作品为基调,以年轻病理同仁为对象,以病理诊断为重点,以华夏病理学网为平台,从2011年年初开始,以每月更新2-3篇的速度,坚持至今已经15年,400篇,约40万字,也算实践了自己“退而不休,学而不厌,锲而不舍”的心愿。
从病理诊断学角度,本人把病理诊断学分为三个领域或阶段:一是传统病理诊断,二是分子病理诊断,三是数智病理诊断。 传统病理诊断主要是指形态学诊断,即依据病变的组织结构变化、细胞形态的改变以及各种染色反应,凭据医师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诊断。病理形态学是分子病理学与数智病理学的共同基础,离开形态学分子病理诊断和数智病理诊断都是空中楼阁。分子病理诊断是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组织或体液标本中的基因或核酸变化,如原位杂交、PCR、NGS等,对感染、肿瘤、遗传等疾病进行更深层次的诊断,把形态学诊断(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提升到分子水平。数智病理诊断只是诊断方法的革新,即利用数字技术,模拟传统形态学诊断的方法和程序,先把病理切片(涂片)扫描转换为数字切片,再进行标识和分割,提交相关硬件进行深度学习,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加工处理,进行人工智能诊断,最后再由病理医师复核签发。数智病理诊断可以大大减轻人工诊断的负担,成为病理医师的得力助手。病理医师在形态学诊断方面已经积累丰富经验,在分子诊断和数智诊断领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在传统病理诊断方面,本人已对诊断理论、诊断技能和诊断方法等做了很多探索,陆续发表于华夏病理学网的博客园内,计划分类整理一下,使之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我要评论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