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要善于积累资料——九谈三甲医院病理科建设

2023-05-10 09:40  阅读(553)  评论(2)  分类:专业

    可能是与三甲医院有缘吧,在职时曾两次带领所在科室为创建三甲医院呕心沥血,退休后又为创建国内首家民营三甲医院操劳效力。后来不再负责科室工作,仍然两次旁观了受聘单位的病理科创建三甲医院过程,温习了国家卫健委再次修改《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在上述创建三甲医院的过程中有些心得体会,我已发了八篇千字文(附文题目录),这次算是九谈三甲医院创建和病理科建设吧。

 说起创建三甲医院,免不了要整理大量书面资料。依我看来,这些资料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完全形式主义的材料,与科室建设几无关系;二是可有可无的鸡肋,与科室建设关系不大;三是关系密切的干货,是科室建设的记录。前两类按照医院要求去弄便可,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套用,到检查或复查时按照当时标准完善一下,并不难办。难的是第三类,真材实料,需要厚积薄发,才能有备无患。

 关于科室建设的干货,我以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基础资料,第二种是工作记录,第三种是专业资料,分述如下。尽管有些资料并非三甲检查必备,但作为科室负责人,也是必须搜集整理的。

  1.基础资料,包括科室史料,人员档案,规章制度,荣誉证件,设备档案,进修培训,科室财务等。这些资料应在建科之初就着手建设,并要随时增补。比如新进人员和新添设备时,及时就把相关资料收集归档,日积月累,逐渐充实,并应列入移交。

  2.工作记录,包括标本和诊断报告收发记录,工作流程与质量控制记录,科室活动文字和影像资料,人员排班、值班和加班表,耗材领用和消耗清单,仪器设备运行记录、满意度调查等。有些是流水账,需要天天记录并签字,如病理标本从入科到取材、制片、阅片、初诊、复诊,到病理报告签收,做到全程有记录,可追溯,可评估。

  3.专业资料,包括科室业务学习活动、疑难病例讨论、科室会诊、参加医院或临床科室的学术活动,科研开题和结题资料,科研成果及奖励,举办或参加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国际性学术活动等,都应随时记录,专本专用,专人负责。科室成员讲学的课件、发表的论著,应交科室一份备案,科室也应有专门的登记。对特殊或疑难病例的研究和随访,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实践等也应记录在案。这些资料既可用于总结经验,也可应付检查,甚至显示出特色。

 笔者并不赞成临时抱佛脚,突击整理资料,更不屑于弄虚作假,把三甲弄成三假,尽管有时也不得不违心而为之。其实,创建三甲医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促进和完善科室建设的大好机会。如果科室主任能够早有谋划,在抓好科室建设和管理同时,注重记录、积累、整理和完善这些文字档案,应对三甲医院检查时必能胸有成竹,稳操胜券。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