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祝贺我国感染病理学组成立

2020-10-28 17:22  阅读(1129)  评论(5)  分类:专业

    在即将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上,将要宣告感染病理学组的成立,并举行半天的专题学术活动。这是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在亚专科建设上又一举措,更是感染病理学界期盼已久的一件盛事!

感染性疾病简称感染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及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COVID-19的流行更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感染病的认识,感染病学也更受重视。感染病理学(Pathology of Infections)是诊断和研究感染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科学。实践证明:感染病理学既是感染病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感染病诊断的重要措施;既是感染病学和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感染病学与病理学沟通的重要桥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病理学事业取得很大发展,一些病理学前辈在感染病理学方面曾经做出卓越贡献。武汉的杨述祖教授先后研究了华支睾吸虫姜片虫绦虫利什曼原虫、血吸虫、疟原虫等寄生虫病的病理,对传染性肝炎的病理研究也有颇有建树。北京的陈德蕙教授曾对黑热病、吸入性炭疽进行深入研究,在病毒超微结构方面很有造诣,2003年我国SARS流行时她首先确认其病因为冠状病毒。广西的邓卓霖教授擅长真菌病理学的研究,尤其是对马尔尼菲蓝状菌、组织胞浆菌等研究深入,并阐明了黄曲霉菌与肝癌的关系。西安的刘彦仿教授长期从事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和肝病的病理学研究。西安的王文亮教授对HBV、HCV与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关系也曾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为我国感染病理学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感染病理学取得更大进展。对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COVID-19等传染病的病理学诊断与研究成果迭出,一批感染病理学论著陆续发表。徐在海的《实用传染病病理学》(2000年)、刘德纯的《艾滋病临床病理学》(2002年)、郭瑞珍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病理学彩色图谱》(2012年)陆续面世。2003年丁彦青教授团队曾对SARS开展尸检研究,2020年卞修武院士团队对COVID-19进行尸检研究。他们都对感染病理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对于肿瘤病理学而言,感染病理学还是相对薄弱,亚专科也没有形成。实际上,在日常病理检验中,炎症和感染性病例占一半以上,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许多炎症性疾病的病因也值得深入探讨以提高病理诊断的价值。笔者关注和研究感染病理学30余年,不仅主编《艾滋病临床病理学》,参编《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病理学彩色图谱》,在编《感染病理学》,近年还汇编了全国传染病医院名录,调查感染病理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建立《感染病理学》微信群,积极建议感染病理学组的建设。如今凭借天时地利人和,感染病理学组终于成立了。虽然本人并未直接参与,也还是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衷心希望感染病理学组在此领域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