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再谈病毒性包涵体

2020-04-27 21:53  阅读(7853)  评论(1)  分类:专业

    关于病毒性包涵体(viral inclusion),笔者曾在本网站做过简介(2013,9,9)。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之时,病毒感染的病理诊断仍然离不开包涵体这个重要线索,所以换个角度,再来谈谈病毒包涵体。

 病毒包涵体是包裹在细胞内的异常物质,是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分为核内包涵体和胞质内包涵体。核内包涵体是在细胞核内固有结构之外的其他物质,一般是由完整的病毒颗粒或尚未装配的病毒亚基聚集而成,少数是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不含病毒颗粒。包涵体常呈圆形、卵圆形或无定形的结构,常呈嗜酸性,与核膜之间常有一圈空晕,需要鉴别假包涵体和大核仁。细胞质包涵体常呈不规则小片块状,常呈嗜碱性,分界不清,不如核内包涵体容易辨认。

病毒包涵体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最为典型,主要形成核内包涵体,呈紫红或紫蓝色,圆形或椭圆形,周围通常有空晕,形成所谓鹰眼样表现,称为Cowdry A型包涵体;胞质内包涵体常呈不规则片块状,体积很小,散在于胞质中,周围无明显空晕,容易被忽视。CMV嗜性广泛,可见于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因被感染的细胞变大,核内和胞质内都可出现包涵体,故又称巨细胞包涵体病。

麻疹病毒不仅可以形成包涵体,还可以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在巨细胞内有多个核,在胞核内和胞质内均有嗜酸性染色的包涵体。

冠状病毒感染也可形成包涵体,主要见于胞质内,胞核内偶可查见,呈嗜酸性小球状,亦有空晕。在SARSCOVID-19中均有发现,但并不显著,需要仔细检查。

 RNA病毒通常形成胞质内包涵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天花病毒、狂犬病病毒、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呼肠孤病毒(Reo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均可在胞质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天花病毒包涵体又叫顾氏(Guarnieri)小体;狂犬病病毒在脑神经细胞胞质内形成嗜酸性的包涵体,又叫“内基小体”(Negri body),常见于大脑海马区神经元的轴丘处。传染性软疣的病毒包涵体比较醒目,常见于鳞状细胞内,叫做软疣小体。呼肠孤病毒感染可形成胞质内嗜酸性包涵体,围绕在细胞核外边,用电子显微镜可看出是很多病毒体呈结晶形积聚的集团。

 DNA病毒一般在胞核内形成包涵体。如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细胞核可呈毛玻璃样,多核簇集,在胞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也于上皮细胞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乳多空病毒属下的JC病毒在肿胀的少突胶质细胞核内可见嗜碱性包涵体;腺病毒也可形成嗜碱性包涵体。

    病毒种类繁多,大约半数病毒可有包涵体形成,而且很多包涵体特异性不强,难以确定其为何种病毒,所以只能作为病毒感染的一种诊断线索,然后辅以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或基因检测等,进一步确定病毒类型。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