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前列腺腺上皮的增生性病变(2)
上文把前列腺上皮的增生性病变归纳为三大类,笔者建议把良性增生性病变都归类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下面简述一下非典型性和恶性增生性病变。
1.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是来源于前列腺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的一种癌前病变,曾被称为腺泡-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等。病变局限于上皮层,上皮细胞呈丛状、扁平增厚或乳头状增生,细胞增大,胞质增多,细胞核增大,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淡染,核仁明显,染色质增多。根据异型增生的严重程度,早年分为Ⅰ、Ⅱ、Ⅲ级,后来又改为低级别(相当于PINⅠ级)和高级别(相当于PIN Ⅱ和Ⅲ级)。诊断难点是PIN Ⅲ级与高分化腺癌的区别,在穿刺标本中往往比较困难。PIN常意味着癌前病变,对于轻度的细胞增生和异型,有学者建议描述为非典型增生,而不诊断为PIN Ⅰ级。
2.非典型腺瘤性增生(AAH)是由分泌细胞形成的腺体构成,表现为一群新生的排列紧密的小腺泡,病灶呈膨胀性生长,形成小结节。腺泡内衬单层立方或柱状分泌细胞,胞质透亮。此型强调密集的小腺泡结节状增生伴有非典型性,可视为PIN的特殊表现。在穿刺标本中仅见少数不典型腺泡或有挤压变形,不能确定是否形成腺瘤,或难以排除腺癌,可描述为非典型小腺泡增生。此时应注意与腺癌鉴别,用免疫组化标记基底细胞(P63,CK34βE12)及P504S有助于鉴别。
3.化生性病变,顺便指出,前列腺腺泡和导管上皮可因慢性炎症或梗死等刺激而发生化生性病变,包括3种类型。①鳞化时在腺泡和导管内可见鳞状细胞团,鳞化的细胞胞质嗜酸或透明,胞核常皱缩而深染,但很少发生角化,需注意鉴别鳞癌。②黏液上皮化生是指腺泡表面的分泌细胞转化为分泌黏液的细胞,表现为柱状细胞胞质内富含黏液,其细胞核较小且位于基底部,黏液染色阳性而前列腺特异性性抗原(PSA等)阴性,化生显著者须与黏液性癌鉴别。③尿路上皮化生表现为上皮层次增多,胞质较丰富,嗜酸或透明,核呈长梭形,可有核沟,有时表面可有分泌细胞。前列腺尿道部亦有尿路上皮衬覆,有时难以鉴别。这些化生性病变往往伴随上皮增生性病变,不占优势,且无异型,客观描述一下即可。
4.前列腺腺癌,是指由前列腺腺泡和导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组织学分类为腺泡腺癌和导管腺癌。对于前列腺腺癌的分级,目前提倡使用Gleason分级,该分级根据前列腺腺癌的分化程度分为5个等级,结合主要和次要两种生长方式进行评分,分级评分为2、3、4者为高分化腺癌,5、6、7分为中分化,低分化腺癌为8、9、10分。有关专著中有详细阐述,无须多言。这种分级看似细致,但操作起来有些繁琐,不如按腺癌分级的经典标准,直接分为高、中、低分化来得简洁明快。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