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前列腺腺上皮的增生性病变(1)
正常前列腺腺泡和导管由内层的腺上皮细胞和外层的基底细胞构成。基底细胞的增生性病变上文已经简述,接下来再概括一下腺上皮细胞的增生性病变。从简化病理诊断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即①良性增生性病变,②非典型增生性病变,即所谓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③恶性增生性病变,即前列腺腺癌(腺泡型和导管型癌)。本文主要讨论良性增生性病变。
1.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过去称为结节状前列腺增生,其本意包括多种成分的增生并形成结节状病灶。按增生的主要成分可分为腺瘤样型、纤维肌腺瘤样型、纤维肌型、肌型和纤维血管型等,各型可混合存在于同一病例中,且均可有不同程度的上皮增生,炎细胞浸润。其中腺瘤样型以腺体增生性结节为特点,纤维肌腺瘤样型则是腺体、平滑肌及纤维组织同时增生,为混合性病变,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最为常见。增生的上皮细胞可呈高柱状,有分泌现象,有乳头形成,突入腺腔;也可为立方形细胞,较少形成乳头;有时可伴化生现象;腺腔内可见淀粉样小体。
2.前列腺腺病,主要表现为腺体增生,聚集成小叶状或结节状,腺上皮胞质透明,偶见乳头状增生,类似于BPH的腺瘤样型。所谓硬化性腺病,为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变,在增生的纤维平滑肌间质中可见排列拥挤的小腺泡,而中等大小的腺泡周围有增厚的基底膜包绕,类似于BPH的纤维肌腺瘤样型,或似乳腺的硬化性腺病。特殊的是腺泡的外层细胞表达肌上皮标记而没有基底细胞,有人认为是基底细胞转化成了肌上皮。不要因为基底细胞标记阴性而误诊为癌。
3.萎缩后增生,老年人常有前列腺萎缩,表现为间质纤维性硬化和腺腔扩张,囊状扩张的腺泡和导管之内衬上皮变得扁平,胞质少,核浓缩,核仁小,但基底细胞仍保存。在萎缩小叶和导管周围有时可见簇状增生的腺泡,增生的腺泡上皮胞质较丰富,腔面有顶浆分泌的物质,胞核增大,可见核仁,腺泡基底细胞层仍断续存在。应注意和高分化腺癌区别。
4.乳头状增生,前列腺分泌上皮可发生乳头状增生,突入精阜部的尿道,因此又称为前列腺尿道息肉,间质中有腺样结构,腺样结构有两层细胞(分泌细胞和基底细胞),呈良性形态,不同于导管型前列腺癌。
5.筛状增生,病变呈灶性或结节状,其特征一是前列腺分泌细胞增生形成筛孔状结构,二是增生的细胞胞质透亮,核偏于基底部,因此又称为透明细胞筛状增生,非常形象。
上述病变常混合存在于同一病例,有时不好严格区分。是否可以合并为同一疾病,即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上述萎缩后增生、乳头状增生及筛状增生亦作为其亚型,只有在某一种增生病变占优势时再区分其亚型,或附注某种成分增生为主,对于病理诊断来说似乎更简明实用。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