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联系病理说随访
随访是一种追访性的诊疗服务,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追踪观察与研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康复。医院或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临床教学或科学研究的需要,要求诊疗后的患者定期或不定期来医院复查,或主动到病人家中访视,或用信函、邮件、电话、微信等方式,调查了解患者病情并给予健康指导。随访为医院或医生主动联系和追踪患者并提供相应服务的积极行为。
随访按实施的级别可分为院级、科室级和医师级随访,按实施内容可分为医疗保健性随访、预防保健性随访和科研性随访,按有无特定专题可分为常规随访和专题随访。就病理科而言,有关的随访类型为医师级随访、科研性随访和专题随访。
对于病理医师来说,随访是由出具诊断报告的具体医师对患者的诊断报告进行追踪和验证的主动行为。我们常说大标本小风险,小标本大风险。肿瘤根治标本通常易于诊断,风险很小;微创活检标本通常诊断较难,风险较大。如何判断我们诊断的正确或准确性,唯有通过随访,让时间、同行和临床来验证。参见拙文《谁来验证我们的诊断报告》(2016,2,27)和《再谈病理诊断的验证》(2016,3,1)。
病理医师在诊断工作中要具有研究精神,开展研究工作(参见《用研究的态度做病理诊断》,2015,4,27)。这不但是提升个人业务水平的主观需求,也是晋升职称提高学术地位的客观要求。进行研究性随访也是科研的一种手段,论著的一项内容。科研性随访是在病人结束医院内诊断治疗后,为了证实诊断和观察疗效,对出院病人的跟踪调查研究。病理学研究通常需要进行诊断性随访,与临床所做的疗效观察性随访不同。诊断性随访主要在于了解诊断有无变更,疾病有无复发,肿瘤是否转移,患者生存状态等。根据需要可进行近期随访或远期随访,以明确研究对象(如某种癌症、某种基因等)的诊断与预后情况。
病理随访也可以分为常规随访和专题随访。本人认为,为保证病理诊断质量,并不断提高诊断水平,病理科应常规随访①病人转诊或外地会诊后外地或上级医院的复诊意见,②临床和影像科室对病理诊断的反馈意见,③肿瘤微创活检诊断后续切除标本的诊断意见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诊断。对此科室应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并有专门记录,作为室后质控的一部分(参见《话说病理质控:室前与室后质控》,2015,9,14)。专题随访是对某一特定课题或特定病种(包括某些罕见病种、疑难病例)进行的专项随访,通常由研究者负责,随访手段、项目和时间间隔都应事先设定,以便按时完成计划。
经常阅读国外病理学文献可以发现:各种病理指标的意义常有随访资料佐证,各种疾病的预后也常有随访资料证明。近年国内病理学文献中对随访资料的运用也在增多。为了提高诊断质量和科研水平,请不要忽视随访。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