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肿瘤侵犯包膜和脉管

2013-11-03 19:07  阅读(5825)  评论(3)  分类:专业

        恶性肿瘤特别是浸润性癌,有侵犯包膜和脉管(血管、淋巴管)的能力,因此包膜和脉管侵犯,也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特别是一些内分泌腺的恶性肿瘤,如甲状腺滤泡癌等,侵犯包膜和血管是判断恶性的主要依据。如何正确判断包膜和血管侵犯,就是病理诊断中的重要一环。
      癌侵犯包膜时,常常以与包膜垂直的方向向外突起,将局部包膜推挤成半环形,在蘑菇状凸起的前沿覆盖少量纤维组织。癌组织切断并侵出包膜时,也大致与包膜垂直,癌细胞团前沿可有薄层纤维组织包绕,或进一步侵入邻近正常组织,甚至形成卫星结节。关键是癌细胞的侵犯要超过包膜外轮廓假想线 (不管外侧是否有薄层纤维包绕)才能算侵犯包膜。对于垂直于包膜的异性细胞小团或“蘑菇”,应深切或补充取材,以确定是否真的突破包膜。在包膜形成的过程中,可将一部分瘤组织包裹在包膜中。这些瘤组织常与包膜的方向平行,不视为包膜侵犯。在甲状腺滤泡性癌中,这种表现尤为典型。在Fletcher主编的《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中,对包膜侵犯的描述和图解最为经典,大意如上所述。在甲状旁腺、肾上腺这些内分泌器官肿瘤,同样以包膜侵犯为诊断恶性的依据,可以参考上述标准。当然如果发现肿瘤已经侵犯到周围组织,包膜侵犯就不在话下了。
      有些良性肿瘤,在膨胀性扩展的过程中,可发生包膜崩裂,在涌出的瘤细胞团外又形成新的包膜,与旧包膜平行,这与包膜侵犯不同。在取材过程中人为地切断包膜,其断端不完整,缺少纤维连接,也不应与侵破包膜混淆。如涎腺的多形性腺瘤,一般有完整包膜。有时见瘤细胞团侵入包膜,甚至突破包膜与周围正常组织连接,这种情况不作为诊断恶性的依据。
      瘤细胞侵犯静脉多是先沿静脉壁的组织间隙侵入内膜下层,引起血栓形成,同时瘤细胞继续增生穿入血栓、进入管腔,在管腔中进一步增生并与纤维素等成分构成癌栓,癌栓表面可见内皮细胞衬覆。有时可见到大量的小血管被癌侵入形成广泛的癌栓,引起血管扩张,如乳腺的“血管扩张型癌”。在甲状腺滤泡性癌,规定受累血管必须位于纤维性包膜或包膜外,血管内瘤细胞表面覆盖内皮细胞,或瘤细胞团黏附于血管壁伴血栓形成。血管内游离的瘤细胞无内皮细胞覆盖,不伴纤维素性血栓,则视为人为的假象。此规定也可推广于所有血管侵犯的判定。
      侵犯淋巴管也是癌的常见特点。癌细胞侵入淋巴管后可继续增生,在癌栓表面衬覆一层内皮细胞。癌栓形成可引起淋巴管引流不畅,管腔扩张,使受累脏器表面的浆膜下扩张的淋巴管彼此联结成白色渔网状。借助内皮细胞标记可以更准确判断血管淋巴管侵犯。发现淋巴结转移自然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金标准。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