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病理学与影像学结合的新气象
不久前,应邀到郑州参加了第四届艾滋病临床影像学学术会议,到会四百多人几乎都是影像专业人士,交流的内容也主要是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本人是惟一应邀参加的病理界人士。这样的会议我已经应邀参加三次了,并分别在会上报告了艾滋病相关疾病的病理学基础、胸部疾病和颅脑疾病的病理诊断等内容。令我感到高兴的是看到许多影像学医师对于病理学知识的重视和运用。从大会报告中可以看到,在他们的诊断实践和科研活动中都运用了病理学知识。由此我想到去年广东省病理学年会上也有关于骨肿瘤的影像诊断基础的专题报告。影像学和病理学在学术上的交流值得推广。
其实,病理学与影像学的结合远不止于此,尤其在骨组织的病理诊断中结合得较好。早在20年前,刘子君主编的《骨关节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中就已经融合了若干放射学知识,在WHO肿瘤组织学分类更已作出典范。进入21世纪以来,病理学与影像学结合更是一派新气象。病理医师关注和学习、运用影像学知识,已经蔚然成风。笔者也曾参加过放射科的一些科研和学术活动,学习了一些影像学知识,后来又去北京参加一项利用艾滋病活体与尸检材料进行影像学与病理学相结合的研究课题和论著编写。这也是我屡次应邀出席上述会议的原因。
另一方面,影像学界对病理学也非常关注。在日常诊断实践中,很多医院的影像学科室(放射、CT、MRI、超声)常把病理诊断作为验证和研讨其诊断准确性、计算符合率的依据;影像学与病理学结合的研究论文也如雨后春笋,屡见不鲜。在学术论著方面,影像学界更是先行一步,率先编著出版了一部部影像病理相结合的专著。例如崔世民等主编的《颅内肿瘤影像与病理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方志伟等主编的《骨肿瘤临床影像和病理》(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丘钜世等主编的《骨关节肿瘤学—病理与临床影像三结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魏经国主编的《影像诊断病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孔祥泉等主编的《肿瘤影像与病理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延宏等主编的《腹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李宏军等主编的《艾滋病影像、解剖与病理对照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张树桐主编的《影像病理诊断基础与技巧》(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吴晶涛主编的《肿瘤影像诊断与病理对照》(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等。笔者注意到,上述学术论文和专著中,主编多是影像学专家,病理学家多是配角,但是病理学界也不甘落后,近年国内病理学专著中也开始结合影像学知识,病理医师也开始到影像学科室轮转,相信将来会做得更好。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