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漫谈病理文献研究与综述

2023-02-18 21:58  阅读(236)  评论(0)  分类:专业

关于病理诊断实践中的科研与写作,本人曾先后写过多篇短文,强调结合病理诊断实践,积累经验和素材,撰写科研论文,提升个人专业水平,也有利于职称晋升。今天换个角度,谈谈如何在病理实践中,结合病理文献学习,撰写综述、论文或专著。

 首先介绍一下我国第一部肿瘤病理学的主编,已故老一辈病理学家俞孝庭教授,本人曾撰文纪念(我国肿瘤病理学奠基人俞孝庭,2017-12-25;试论俞孝庭教授的治学风格,2018,01-15 )。他的《肿瘤病理学基础》就是从宏观上对当时(1970年代)研究成果的提炼和概括。比如,他搜集并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广征博引,全面阐述了中间性/交界性肿瘤,概括了各种癌前病变,综述了当时肿瘤病理研究的主要进展。比如关于癌肉瘤形成机制的研究,其中关于癌细胞的肉瘤样变,上皮细胞的间充质化生,与近年肿瘤研究的热点—上皮间质转化(EMT),本质上是一致的,可见他的研究很有前瞻性。他的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文献综述也是一种科学研究。一篇好的文献综述,需要作者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筛选、提炼、概括、综合,才能展示出某一领域的新进展、新观念、新成就。当然,编著一部专著更不容易。阅读专著和综述也应当是我们业务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再如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主任钟定荣博士,他在介绍《临床病理诊断札记》编写经历时说,这本书是他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九年以及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九年来跟随众多病理科专家学习诊断病理的一些心得体会整理而成,这里当然少不了他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查证和思考。这是一本加强临床病理诊断基本功的专著,对刚参加病理诊断工作的年轻医师和基层医院的医师具有诊断引导和提醒作用。他的这本札记和他的治学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人曾在俞孝庭教授指导下工作学习多年,也曾参与编著《肿瘤病理学基础》的辅助工作,在治学风格上深受他的影响,同时也赞同钟定荣的治学风格和经验。我们应该从病理诊断实践出发,发现问题,比如罕见或疑难病例,虚心请教上级医师,积极研读有关文献,追踪新的进展和病种,及时记录心得体会,并收集有关资料,包括临床、检验、影像和随访资料,最后整理成文。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可以先写一篇综述,或荟萃分析(Meta analysis)以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做出评估;然后再撰写研究论文,包括个案报道,使自己的认识得以升华,学识得以提高,综述和论文也得以发表,岂不两全其美!医学研究生教育不也是要求先写综述再写论文吗?

 很久以来,我们的期刊杂志偏重发表研究论文而忽视综述;在职称评定时更是只看论文不看综述,本人以为这个倾向和导向不妥。撰写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不易,它们对于科研的指导作用也不小,为何厚此薄彼呢?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