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勿务虚名,多干实事
当今社会,有一股浮躁之风,贪名逐利,争名夺利,急功近利,已经侵染到学术界,污染了学术空气。病理界也难免沾染一些不良风气,略举几例,便可见一斑。
一是学术组织如雨后春笋,近十年间已迅速增至20多个。笔者2018年前曾做过统计和评介,后来陆续发现又有新的病理学会或协会涌现,已再无兴趣随访。随着众多学术组织的成立和换届,一批名誉主委副主委、现任主委副主委、侯任主委副主委,更有大批常委、委员甚至还有青年委员,纷纷得到学术组织头衔。笔者也曾在某些组织中挂名,多少知道一些内情。其实,有些学者只是图个虚名而已,有名无实者有之,有名无绩者亦有。众多病理人盼望这些组织能为病理界提高学术地位、改善工作条件、增加收入福利,可是,实效如何,大家心知肚明。也许,那些获得主委副主委头衔的学者们可以得到某些实惠。
二是学术活动如春雨绵绵,几乎每天都有学术讲座,最少也有一场,有时接连几场,或系列讲座,或零敲碎打。更有不少冠以某某峰会、国际论坛者,看来各个活动都是“高大上”,授课者都是学术大咖。有的专家一个主题可以到处演讲,有的专家则每次都有新话题。更有一些海外华人病理学家或海归学者,也乐此不疲。不可否认,这些讲座中很多都有真知灼见,干货满满,对病理事业颇有裨益。但不免也有鱼目混珠,哗众取宠者。听说这种峰会演讲,网络授课,也可以作为考核、晋级、表彰、获奖的依据,有名有利,不免沾上功利主义的色彩。笔者也曾在网上献丑,只为盛情难却,尽点义务而已,更多的是浏览讲课和会议信息,选择有兴趣的课题学习学习,倒也有不少收获。不过,有些会议和讲座,设置重重关卡,大约是相关网站有意为之吧。至于意在何为,或者醉翁之意,也是不言自明的。
三是指南共识如过江之鲫,既有新近出炉的大作,也有旧版更新的作品。有些指南或共识是国家级学会组织相关专家精心研制的精品,值得奉为圭臬。更有一些共识或指南,乃是若干志同道合者共同谋划所成。翻看近年文献,这类作品层出不穷,大至某一类疾病,小到某一种疾病的某一个侧面,如某类检测方法等,多能与时俱进。细看编制共识者未必都是相关领域的翘楚,更有一些共识附有免责声明,不免让读者的认同度或信任度大打折扣。某些专家的简介中赫然说明其参加若干指南或共识的编写,可见此举对提高其知名度也有所裨益。笔者也曾应约参加过一些指南或共识的编写,但若非个人熟悉的领域或强项,也不敢贸然参与。
笔者无意贬低上述学术组织、学术活动及指南共识,只是蜂拥而至的这些东东,未免沾染功利主义色彩,夹杂粗制滥造的货色。言止于此,惟望病理同仁勿务虚名,多干实事而已。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