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话说病理诊断中心
前面一篇文章说到病理组织学与细胞学的分工合作时,提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模式。2003年,那里把病理科和检验科统一起来,组建起临床病理检验中心,称为病理医学部,下辖病理科、检验科及输血科,由病理学专家刘艳辉任病理医学部主任兼病理科主任,统一管理全院组织学和细胞学病理诊断和临床血液及体液、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及免疫学等检验工作,分工合作,井然有序。
其实这种模式在欧美国家已相当普遍。笔者在美国留学时曾访问过一些临床病理中心或临床病理科(Center/Department of Clinical pathology),那里也是病理解剖学、细胞病理学、血液学、体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检验并举的,而且年轻医师要在上述各个部门轮转,最后才在所选部门进行重点培养。美国的《临床病理学杂志》也包含上述内容。可见在西方国家临床病理学是个大概念,不像我国医院所设的临床病理科(并非临床科室)只是做病理学检查与诊断那么狭隘。如果有条件,我们不妨多组建一些临床病理检验中心或病理医学部,当然此事并不容易。
1990年代,一些市、县级医院为了能够跻身三级或二级医院,纷纷组建病理科。其实都很薄弱:人力不足,就凑一、二个人临时进修一下;资金不多,就买些低档的设备;诊断不定,就建议外出会诊。笔者当时就提议,在病理医师紧缺,病理工作量不足的情况下,不必每个医院都建立个病理科。不如政府增加一些投入,整合人力设备资源,建立起市和县级的区域性病理中心,或者选一家合适的医院作为全市或全县的病理检验中心。笔者当年曾与当地卫生局长讨论上述建议,由于种种原因,并无结果。
到了 2011年,浙江宁波市卫生局把下属6家三级医院病理科整体剥离出去,重新整合,成立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向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病理诊断外包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全城共享。该中心被核定为宁波市卫生局直属的事业单位,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托管。市财政出资5700多万元新建病理诊断中心大楼,还投入5000万元用于设备采购和技术应用,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和引进。这种由公立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病理诊断外包服务的模式,由宁波开全国之先河,应该是病理学科未来发展的一种模式。因为这样既能增强病理诊断实力,又能减少病人负担;既能改变病理医师人手少、收入差的现状,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以便吸引更多年轻医师投身病理专业。
现在,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正方兴未艾。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广州达安医学检验中心,杭州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已经运行十余年,解决了许多未设病理科的医院的病理学检查问题,并且很好地解决了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检查与其他检验的关系,成为病理诊断的重要补充力量,整合病理检验的有效模式,值得大力扶持。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