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中心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中心
中枢内分泌系列器官2、垂体
垂体位于脑底部蝶鞍上的垂体窝内,呈豆形棕褐色,大小1.5X0.9X0.6厘米,重量约0.5-0.9克,女性略大于男性,女性妊娠时肥大可达1克以上。被膜是坚韧的硬脑膜。它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分泌多种激素,影响全身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以及器官的形态功能,也称内分泌中枢。垂体的漏斗(部)连接下丘脑,说明与脑有密切联系。
垂体分为腺垂体(前叶)和神经垂体(后叶)。两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完全不同。腺垂体占垂体总重量的70%,它分泌7种激素。神经垂体不是内分泌腺,也不分泌激素。
腺垂体:结构分为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腺上皮细胞呈索状及团状结构,也可排列成滤泡或腺样,管腔中心可有胶质样分泌物。细胞之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或窦样血管。老年时这些细胞可出现鳞化。前叶分三大类型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
嗜酸性细胞:数量占35%,它分泌的激素有几种。促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骨、肌肉和内脏器官生长发育,在未成年时期,此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垂体性“侏儒症”,此症矮而不呆,与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呆小症”之间的区别;如此激素分泌过多则引起“巨人症”。在成人阶段,此激素分泌过多则引起肢端肥大症。催乳激素,能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黑色细胞刺激素,促进黑色素的合成和扩散,使皮肤颜色变深。
嗜碱性细胞:数量占15%,它分泌的激素有三种。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形成和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有两种。一种为分泌卵泡刺激素,作用女性是促进卵泡发育;作用男性是促进精子产生。另一种是分泌黄体生成素,作用女性是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作用男性是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又可称间质细胞刺激素。(注意:此处命名出现了问题。本是权宜之计的命名,几十年或近百年来没有找到适宜的名称)。
嫌色细胞:数量占正常的50%,可能是无分泌功能的幼稚细胞,也可能是上述两种分泌细胞脱颗粒的结果。
神经垂体:结构分为神经部和漏斗部。垂体后叶无腺上皮细胞,所以不产生激素,只有许多神经胶质细胞和无髄神经纤维。神经垂体是储存和释放下丘脑所分泌激素的部位,需要时主要释放抗利尿素入血液,也称加压素,使血压上升,尿量减少。如若此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尿崩症。催产素可引起妊娠子宫平滑肌收缩,还可促进乳腺分泌。漏斗部与下丘脑相连,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束,形成了不可分隔的上下级关系。
下丘脑的神经核(弓状核等)的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它的细胞轴突伸及垂体漏斗部,又构成下丘脑腺垂体束,多种激素在轴突末端释放(称释放因子)。并分别调节垂体各种激素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某细胞分泌作用的激素,称为释放促进激素;抑制垂体某细胞分泌作用的激素,称为释放抑制激素,(如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相反的是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通过多层次的反馈系统来调节机体的功能和代谢。我国科学家1999年提出了垂体前叶受到体液,神经直接双重调节的这个学说。
垂体的血液供应:血供丰富有益输送激素。腺垂体由大脑基底动脉环发出的分支供血,垂体上动脉穿过结节部进入神经垂体的漏斗部,在该处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一级毛细血管网。又下行汇集成垂体门微静脉,再下行进入远侧部,再度分支并吻合,形成第二级毛细血管网。这三者共同构成垂体门脉系统。最后第二级毛细血管网汇集成小静脉,注入垂体周围的静脉窦。垂体下动脉行至后叶和前叶,形成毛细血管网,又流入邻近的静脉窦。
垂体有一种很严重的综合症,叫席汉氏综合症。发生在产后大出血,引起垂体的萎缩,因而发生各种垂体促激素的分泌障碍,出现性腺、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功能减退。患者的症状为:阴毛和腋毛的脱落,乳房萎缩,子宫和外阴萎缩,月经停止,基础代谢(体温、脉搏、血压等)较低现象。而垂体瘤的症状多为激素分泌过量有关,如催乳素瘤(占垂体瘤的40%),有乳腺发育,溢乳,男性阳痿等症状。通过上述的学习,使我们能更理解垂体的功能。1573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