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人体的生命节律法

2019-02-07 21:59 阅读(307) 评论(0) 分类:健康专栏

人体的生命节律法

中枢内分泌系列器官1松果体

松果体,也称脑上腺,约8X5毫米,重约0.2克,位于中脑顶盖后方,以细柄连接于第三脑室顶。它基本在脑的中央,外形象松子而得此名。人们长时间弄不清楚它的功能,称“体”,而不称“腺”。低等脊椎动物,如蜥蜴的松果体,它的柄很长,能伸到皮肤下面并能感光,具有分辨明暗功能,所以称为“第三只眼”。哺乳动物就不一样了,光线被颅骨阻挡,不能到达松果体。曾经被认为是无用的痕迹器官。现已经探明它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主要是褪黑激素。顾名思义褪黑激素能褪去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另一作用是抑制生殖活动。我可以推想,热带、温带和寒带产生的黑种人、黄种人和白种人,与太阳光照的强度是一致的。另外黑人比其他人青春期也来得早。现在儿童有些发现早熟现象,其中原因之一与晚上照明生活的影响有关。

组织细胞:松果体的被膜结缔组织及血管伸入实质形成小叶,小叶内由松果体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无髄神经纤维组成。儿童期松果体发达,自7岁后开始退化。成人的松果体内常见有脑砂,为钙化的同心圆结构,一定与退化有关。发现暗处活动的动物它的松果体较发达,亮处的较缩小。

松果体细胞类似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褪黑素等激素,参与调节机体的昼夜生物节奏、睡眠、情绪、性成熟等。妇女月经的变化,通过地理社会学调查发现,靠近北极的妇女,冬天黑夜漫长,褪黑素分泌增多,抑制了性腺活动,妇女的月经有三四个月停止。而夏季光照较多的地区,褪黑素分泌减少,活跃了性腺活动,受孕率明显增加。

松果体奥秘太多了,我想可能是唯一与天体对话的器官,它接收日月变化的信息并能做出反应的器官。从而佐证了天人合一的理论。人们不断地在探索人体生命现象,生物钟看来存在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交叉点上。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存在着节律。生命的节律是宇宙的运动所赋予的,人最终要服从自然界这个整体。人的生命活动要随着自然界的日、月和年等周期而有节律地变动。只有在自身有节律的变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生命的稳定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节律是最明显的节律,人体大约要有三分子一的时间在床上度过,睡觉和觉醒,两者活动交替进行。睡觉和觉醒与神经系统的网状结构有关。睡眠可以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个时相。

慢波睡眠:又分四期:1、入睡期。2、浅睡期。3、中度睡眠期。4、深度睡眠期。慢波睡眠中,机体的耗氧量下降,但脑本身的耗氧量不变,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体力恢复。

快波睡眠:又称异相睡眠,或称快速动眼睡眠REM。快波睡眠中,脑的耗氧量增加,血流量增多,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促进学习和记忆,精力恢复。

通过教学相长,我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原来提出的“健康11字经”,还要添上三个字“睡好觉”。改正为健康14字经:“心情愉快,少吃多动,多喝水,睡好觉”。

在昼夜节律的变动中,人体的各种生理指标也随着变动,如:体温、脉搏、血压、血氧、血糖和血中各种激素的含量等。除昼夜节律的变动外,我们还发现人体有很多生理节律变动,小到以分秒计,大的以月年计。这些节律性一定是受机体的生物钟所控制,这也是人类长期进化中所产生的生命节律,它的位置可能在下丘脑视交叉上核。这好比是人体“国务院”制定的自然法律,可称为生命节律法。人体情绪的稳定性,身体的抵抗力,在一天中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关于治疗用药,关于出生和死亡时间等。中医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在诊治上提出因时制宜,并创造了“子午流注”的择时疗法。1443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