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从“泄水”到“补水”

2018-09-24 06:20 阅读(329) 评论(0) 分类:健康专栏

从“泄水”到“补水”

(认识泌尿系统)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从咸水中诞生,在淡水中进化。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5%。成人每天要喝约2升液体,以补充新陈代谢中所需的水分。不要等到体内缺水,感到口渴才喝水。水是最好的药,好多疾病多与少喝水有关,如泌尿系统结石、过敏、哮喘和头痛等。上善若水啊!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的关系,在低等脊椎动物比人类更为密切,人类基本分开了,但是在男性尿道仍然有双重功能,既输送精液又输送尿液。

泌尿系统的器官有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主要功能是排泄溶于水的代谢产物,有尿素、尿酸、肌酸和肌酐等废物。并参与调节体液总量、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尿的生成受内部血流、血压、激素,及外部身体节律(睡觉)与周期的影响。肾脏的特殊的间质细胞还能产生红细胞生成素,一种球旁细胞产生肾素来调节血压,这些内分泌功能用来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每个系统都有保持自稳态的反馈机制。

1、肾:是一对实质性器官,形成尿液。肾还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下单元详细讲解。

2、输尿管:是一对肌性管道,上接肾盂,下连膀胱,长约20-30厘米,管径约1-10毫米。全长分为三部:腹部、盆部和壁内部(在膀胱壁内斜行约2厘米)。有三个狭窄处,是结石滞留及嵌顿处的部位,能引起剧烈绞痛。尿液的输送也是通过蠕动方式进行的。

3、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形状与位置随着尿液充盈程度而变化。成年人的容量为350-500毫升,最大达800毫升;新生儿约50毫升。如膀胱容量过多,因张力过大可产生疼痛。老年人可因膀胱壁的肌张力低而容量增大。成人一天的尿量约1500毫升。

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分为尖(前上方)、体(上方和两个下侧壁)、底(后下壁,有膀胱三角)、颈(最下方)四部分,但又无明显界限。

膀胱三角,位于两个输尿管口和一个尿道内口之间。三角区域粘膜平滑无皱襞,因缺乏粘膜下层,是粘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的独特结构,不易伸缩。它是肿瘤及炎症的好发部位。

4、尿道:是向体外排尿的管道。男、女性尿道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完全相同。男性还兼有生殖系统的排精功能。通常每天排尿3-4次,如饮水过多或年老,排尿次数可增多3倍。排尿过程是通过膀胱壁的压力,产生尿意,传入大脑,大脑再发出指令给脊髓排尿中枢,通过神经反射使膀胱肌肉收缩,内、外尿道括约肌松弛,进行排尿。

男性尿道,长16-22厘米,管径为5-7毫米。分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三部分。男性为活动尿道。年老时前列腺增生而压迫尿道,会引起排尿困难,出现尿不净或尿频等不适感。

女性尿道,长3-5厘米,短、宽而直。开口于阴道前庭。易引起逆行性感染,如膀胱炎或肾盂肾炎。女性为固定尿道。尿道下端有一些腺体,称尿道旁腺,感染时可形成囊肿。怀孕时子宫扩大,压迫膀胱可使排尿次数增加。

组织及细胞:排尿管道包括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组织结构基本相似。均有粘膜、肌层和外膜组成。

粘膜:变移(或称移行)上皮较厚,俗称尿路上皮,形成皱襞,充盈时消失。收缩时8-10层上皮细胞;扩张时3-4层细胞。表层是大的卵圆形嗜酸性胞浆的盖细胞、中层立方、底层为单层细胞。固有膜内有较多的弹性纤维存在。

肌层:平滑肌厚,分外纵行、中环行、内纵行三层,相互交错分界不清。

外膜:膀胱腹膜面为浆膜,另外有些疏松结缔组织。

泌尿系统全过程是负责尿液的产生、运送、储存与排泄。被排出的物质,有一部分是外来营养物质被吸收后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自身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糖,当血糖浓度超过8mmol/L左右时,方能出现尿糖。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