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食物的快速通道
食物的快速通道
(消化系统器官3食管)
食管是食物的快速通道,通俗叫食道,食物通过时间8-12秒。长约25-35厘米,管的直径(外径)约1.5-2厘米。上接咽部,下连胃。此器官经过颈部(颈椎6到颈静脉切迹)、胸部(颈静脉切迹到食管裂孔)和腹部(食管裂孔到胃贲门)。它是唯一能纵行三个部位的器官。食管的管径有粗有细,由于它的解剖学位置的关系,形成了三个狭窄。医学的发达,每年体检包括检查食管,已经成了很方便的事情。如胃镜检查时一定要注意食管三个狭窄部位的观察。现把全长三个狭窄的位置、体表投影和距中切牙距离的数据表示以下。
第一狭窄部位,位于咽与食管交界处,此处是异物易滞留处。体表投影在颈椎6的下缘。距中切牙距离为15cm。
第二狭窄部位,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此处是食管癌好发部位。体表投影在胸椎4、5之间。距中切牙距离为25cm。
第三个狭窄部位是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体表投影在胸椎10的平面上。距中切牙距离为40cm。教科书上说的“裂”,通俗叫“口子”。食管裂孔,不是指食管上有“口子”,而是指膈上有“口子”,是食管通过此处的“口子”。食管裂孔是指纵隔的中央裂隙。
有时吃得快,大的饭团或水分少的山芋等易阻塞在狭窄处。容易产生噎的症状,是由于食物压迫气管而致。为了使食团快速通过,喝些水就好了。
食管的管腔空虚时有4-10条纵行皱襞,食团通过时皱襞消失。食管一般不参与化学性消化,它的腺体分泌的粘液,主要是润滑粘膜,以便食团通过。食管上1/3肌层为随意肌,中1/3为随意肌和平滑肌混合存在,下1/3为平滑肌。随意肌能使食物很快进入胃。随意肌的收缩进一步带动了不随意肌的蠕动开始。
食管的上、下括约肌组成了两道门。上端的门是防止空气进入食管,同时又防止食物返流入咽部,以免误入气管。下端的门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如胃内气体返流入食管,可产生嗳气。
食管的组织结构:分为四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纤维膜。
粘膜层:分三层,上皮层、固有层和粘膜肌层。
上皮层:食管是鳞状上皮覆盖,也可叫复层扁平上皮,上皮的新老交替是相当活跃的。胃是单层柱状上皮覆盖并形成腺体。食管的下端与胃贲门部的上皮相连处,是癌的好发部位。与女性宫颈癌一样,也是好发在两种上皮骤然相接处。
固有层:是结缔组织构成,有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滤泡。
粘膜肌层:由1-2层之纵行平滑肌束构成,尤其在食管下端处肌层较厚。
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与粘膜形成皱襞。有许多较大的血管和神经。
食管的腺体分浅和深两种,浅食管腺在固有层内;深食管腺在粘膜下层。食管腺是分泌粘液性的液体,润滑食道。周围常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淋巴小结形成。食管下端常有胃贲门腺,是分支管状腺,腺泡的粘液细胞之间常有壁细胞和胃酶细胞。这是一种异位现象,有时迷入食管上端。教科书上专家称“食管贲门腺”。
肌层:由骨骼肌与平滑肌组成。食管的上1/3段是骨骼肌,也是随意肌,中1/3为随意肌和平滑肌混合存在,下1/3为平滑肌。可以看到骨骼肌向平滑肌逐渐过渡。平滑肌排列分为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结构。进食是要意识控制的,消化过程不要意识控制了。食管两端的内环行肌稍厚,分别形成食管的上、下括约肌。
外膜:食管处在纵隔内,外膜是结缔组织所围成的纤维膜,内有大脉管和神经出入。但是处于腹部最下端1-2cm长的一段的外膜是浆膜,而不是纤维膜。
蠕动是从食管开始的。蠕动是靠肌肉收缩,将食物推向前方,而前方的肌肉松弛,接着后方的肌肉又收缩,挤压食物向前移动。是一张一弛有节律的蠕动波形运动。人在卧位情况下,食物也能靠蠕动入胃。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