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病变(7)——滤泡间区模式
作者:翟琼莉
第三种是滤泡间区或者说混合模式,看看都有哪些我们平常见到的疾病属于这一大类。。。
一、副皮质区增生和皮病性反应:副皮质区增生也就是淋巴结的T区增生,也是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之一,是淋巴结对病毒感染、附近恶性肿瘤的反应,也可以是自身免疫过程在淋巴结的局部表现。组织学特点:增生区域可见淋巴细胞、不同数量的免疫母细胞、明显增生的血管和交指状树突细胞(IDC),注意不是FDC,IDC构成T区的网络系统,忘了的朋友需要再复习复习淋巴结正常结构。
这部分要重点说说皮病性淋巴结炎(DL):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副皮质区增生,是由慢性皮肤刺激导致引流区淋巴结肿大。组织学特点:副皮质区可见一个或多个增生的结节,主要包括IDC,朗格汉斯细胞和有色素的组织细胞,少数情况下为含铁血黄素,由于这些细胞染色质非常细腻,核膜非常薄,看上去非常空亮,形成特征性的斑驳状表现,个人经验这种形态在低倍镜下尤为明显,可见一个或多个浅染结节(下图),而未受累区域淋巴结结构是完好的,高倍再观察到很多有核沟的细胞,基本就能明确诊断。免疫组化显示S-100、CD1a阳性,组织细胞表达CD68。有些研究显示这种淋巴结改变也常发生在无皮炎患者。
主要鉴别诊断:MF累犯淋巴结有几种形式,可以是淋巴结未见明显结构破坏,仅仅出现小簇不典型细胞,有的则是结构完全破坏,瘤细胞弥漫浸润,那么后者一般不会误诊,前者则容易和DL混淆,有时还可类似经典HL形态。曾经见到淋巴结呈典型DL表现,后来临床医生反馈皮肤表现不乐观,病史像MF而且处于进展期,于是将淋巴结标本进一步加做基因重排证实TCR重排阳性,所以个人经验对DL病例一定要结合临床,同样形态学表现如果引起淋巴结肿大的皮肤病变是一般的炎性病变,那就问题不大,如果病变本身就是恶性肿瘤,那就不要简单告诉患者‘淋巴结没事,是良性的’,哪怕基因重排是阴性结果,也要让患者注意随访,如果发现淋巴结继续增大及时就诊。
另外曾经被问起DL和LCH如何鉴别,当时觉得二者不难分辨,但后来日常会诊发现很多DL病例原单位都考虑LCH,所以觉得有必要说说了 :二者相似之处是免疫表型相同,但二者差别很大,前者是反应性的,后者是肿瘤性病变,陈国璋和卓华教授多次讲过S-100阳性细胞的形态对二者鉴别的意义,个人经验其实形态学上正常结构存在与否是二者最重要的区别。所以这里再次强调形态学功底才是病理医生建立正确诊断思路的根本,千万不要只想走捷径,以为免疫组化是万能的从而被其所蒙蔽。
来源: 轻松诊断086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