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组织细胞起源疾病(13)——IFP-like FDCS
原创: 刘芳
病理组织学特点:
1.肿瘤组织通常有一纤维帽,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中央可出现出血和坏死。
图1.肝脏IPT-like FDCS的瘤组织通常有一纤维帽,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左)。肿瘤细胞圆形、卵圆形、梭形,背景中淋巴细胞、浆细胞混杂分布(右)。
2. 瘤细胞圆形、卵圆形、梭形,有灰白-嗜酸性胞浆,核膜薄, 染色质分布均匀,核仁居中。偶见双/多核。异型性不明显。肿瘤呈模糊的束状或旋涡状、席纹状排列。
图2.肝脏IPT-like FDCS的瘤细胞圆形、卵圆形、梭形(左),具有非典型性,具有大而不规则折叠的核,染色质粗糙或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少见(右)。
3.肿瘤背景中淋巴细胞、浆细胞混杂分布。这些淋巴细胞通常以T淋巴细胞为主,但也可见到个别病例以B淋巴细胞增生为主。不形成淋巴滤泡。部分病例可因为淋巴细胞大量增生,而导致梭形、卵圆形的肿瘤细胞被掩盖,造成漏诊。 部分区域伴有出血、水肿及凝固性坏死,肿瘤内的血管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沉积。
图3.肝脏IPT-like FDCS的背景有时淋巴浆细胞浸润显著,常掩盖梭形瘤细胞增生(左),部分病例有时中央可出现出血和坏死(右)。
图4.脾脏IPT-likeFDCS。此区域,梭形瘤细胞束状排列,占据红髓(A)。肿瘤沿着脾窦浸润红髓。此种模式,部分像 Kaposi 肉瘤样的裂隙状脉管。瘤细胞与许多小淋巴细胞混杂分布 (B)。
4.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在肉芽肿区域及嗜酸性粒细胞之间可找到散在的、有轻度异型的梭形细胞。
图5. 脾脏IPT-likeFDCS。病灶界清,有假包膜(A), 可见较多融合的非干酪样上皮样肉芽肿,伴有Langhans巨细胞(B)。肝脏IPT-like FDCS。显示上皮样肉芽肿,背景很多淋巴浆细胞浸润(C),散在的瘤细胞显示界清,梭形、卵圆形核,纤细的核膜,中位核仁。近中心区的大的肿瘤细胞显示核多形性(D)。
图6.肝脏IPT-like FDCS。可见大的坏死性嗜酸性脓肿(A)。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B),瘤细胞散在分布,包括多核瘤细胞(箭头所示),与炎细胞混杂分布(C)。一个大血管壁显示纤维素沉积和玻璃样变(D)。
5.然而一些梭形细胞具有非典型性,具有大而不规则折叠的核,染色质粗糙或核仁明显, 核分裂像少见。
6. IFP-FDCS的瘤细胞没有典型FDCS丰富。有时淋巴浆细胞反应显著,常掩盖梭形瘤细胞增生。梭形瘤细胞核染色质呈空泡状,随着核异型程度而变化。核仁很显著,偶尔类似霍奇金细胞或R-S样细胞。这类肿瘤在形态学上很容易与炎性假瘤相混淆。
【来源:轻松诊断086 微信公众号】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