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病毒感染的基本病理变化

2020-02-08 22:36  阅读(4722)  评论(2)  分类:专业

1.感染细胞的变性坏死  病毒感染可使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许多病毒感染是变质坏死为主,如病毒性肝炎,可形成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以至大片状坏死,或互相连接成桥接坏死,乙型脑炎时脑组织液化性坏死形成大小不等的筛状软化灶。

  2.病毒包涵体形成  病毒蛋白质和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积聚,可形成病毒包涵体。各种病毒的包涵体形态各异,单个或多个,或大或小,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位于核内或胞质内,嗜酸性或嗜碱性。病毒包涵体对某些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胞质内嗜酸性包涵体可见于狂犬病病毒、呼肠病毒、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等感染。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形成胞核内嗜酸性染色的包涵体,包涵体周围有空晕。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腺病毒也可形成核内包涵体。麻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可互相融合成为“融合型多核巨细胞”,在胞核和胞质内均有嗜酸性的包涵体,冠状病毒、巨细胞病毒在胞核胞质内均可形成包涵体。

  3.细胞形态的改变  病毒可引起细胞融合或变形,如麻疹病毒、疱疹病毒和副流感病毒能使感染的细胞膜发生改变,而导致感染细胞与邻近未感染细胞发生融合。一些细胞融合可形成多核巨细胞或合胞体。胞质或胞核内病毒成分的积聚也可改变细胞形态,如HBV可致肝细胞胞质毛玻璃样变,而HSV可致上皮细胞核毛玻璃样变,HPV可引起挖空细胞。

  4.细胞增生与转化  少数病毒感染可引起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成分的增生。EB病毒、HIV等感染常引起淋巴结肿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HPV和软疣病毒等则引起上皮细胞增生,严重者发展为肿瘤。目前公认的致瘤病毒有HBV、HCV、HPV、EBV等。

  5.渗出性反应  最多见的是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常浸润于间质组织中(间质性炎),而脑内的炎细胞渗出常围绕小血管形成袖套状浸润。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如急性黄疸型肝炎。

  6.出血性病变  有些病毒感染以毛细血管损伤和出血为主,伴有发热等症状,如出血热病毒感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内,激活补体,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出血性病变,包括皮肤瘀点瘀斑和内脏大小不等的出血灶。

  7.病毒的亲嗜性  某些病毒感染有特定的部位,如乙型脑炎病变发生在颅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病变发生在脊髓,冠状病毒主要侵犯肺部。了解这些特点,可以为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8.无反应性感染  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可在靶细胞中潜伏存在,并不引起细胞病变或仅影响细胞的功能,但在一定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复制,造成持续性感染。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