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漫谈病理学的发展
笔者在关于华夏病理的长联中回顾了病理发展的历史,展望了病理发展的前景。限于篇幅,觉得意犹未尽,故再次议论,略述己见。
有些病理教材的绪论中,谈及病理学的历史,常忽视我国对于病理学发展的贡献,开口就是西方医学对病理学发展的作用。其实,在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里,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蕴含病理学的内容。我国周秦时代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中已有对疾病病因症候与机理的论述。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营卫气血经络,讲的就是发病机理,比古希腊的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液体病理学之说,甚至更加完善;黄帝内经等著作中也有对尸体“可解剖而视之”等叙述,认识到“骨者髓之府,脉者血之府”;更有南宋宋慈的《洗冤集录》(1247年)记述尸体解剖经验,开法医病理之先河,对解剖学和病理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也先于西方诸国。意大利的莫尔加尼(John Morgagni, 1682-1771)根据所积累的700余例尸体解剖资料,创立了器官病理学,作为病理形态学的开端;德国的鲁道夫•魏尔啸(Rudolf Virchow,1821-1902)首先利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细胞,1858年发表了细胞病理学,认为细胞的病变和功能障碍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细胞形态的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从而奠定了现代病理学的基础。近百十年来,西学东渐,我国一批病理先驱创建病理专业,开设病理科室,培育病理新人,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病理分科进一步细化,各种亚专科纷纷建立,如诊断病理学、实验病理学等,病理学科欣欣向荣。
科学技术对于病理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不能忽视。如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眼镜商詹森父子所首创,亦有资料称是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荷兰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也是荷兰的列文虎克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然后是魏尔啸将显微镜用于观察人体细胞病变。1938年德国工程师Max Knoll和Ernst Ruska研制出世界第一台透视电子显微镜,1952年英国工程师Charles Oatley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从此,电子显微技术在生物医学包括病理学方面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产生了超微病理学。免疫组化是将免疫学与组织化学的原理与技术结合的产物,自1981年许世明博士推出ABC法后得到广泛应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近年发展迅速,催生了分子病理学,使病理诊断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基因和分子水平。近年精准医学大行其道,病理学也积极参与,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理论开展研究与诊断,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而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推动了远程会诊网络教育的发展,病理事业蒸蒸日上。
虽然病理学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不少坎坷,面临一些无奈,但只要我们病理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前景会越来越好。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