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病理诊断差异与病理质控

2018-08-16 22:51  阅读(794)  评论(11)  分类:专业

      病理学和影像学都是靠读片来诊断的,不过我们读的是病理切片,看的是微观世界。影像学读的是黑白胶片,看的是宏观世界。作为形态学的同行,我们需要互相参照,互相学习。

      贵州矽肺“误诊”事件,警示我们,形态诊断会产生误差,虽然未必都是误诊,但还是应该小心谨慎。法官不应以诊断差异作为判刑的依据,医师也不能以诊断差异来原谅自己。差异率的对象是一个个群体,而我们诊断的对象是一个个患者。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尽管医学尚不完善,误诊在所难免,我们也要认真抓好病理质控,努力争取万无一失。

      首先,要严格掌握诊断规范和标准,这是病理质控的主要内容。病理漏诊和误诊原因很多,笔者已做过详细分析。烧伤超人阿宝说:有病诊断成无病,这是漏诊;无病诊断成有病,这是误诊。无论漏诊还是误诊,都是临床、影像与病理医师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对于尘肺高度依赖胸片单一检查手段的疾病而言,漏诊与误诊很多时候就是跷跷板的两端:如果诊断指征过于严格,则漏诊会增加而误诊会下降;如果诊断指征过于宽松,则误诊会增加而漏诊会减少。换句话说,就是诊断敏感性上升则特异性下降,特异性下降则敏感性上升。笔者表示赞同。对于尘肺的诊断,只要医生掌握诊断规范和标准,即便发生误诊也情有可原。同样,病理诊断也要严格掌握诊断规范和标准,即便发生误诊漏诊,也可减少责任。至于如何避免或减少误诊,笔者也曾写过多篇短文。如何平衡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其次,要严格遵守诊断规范,履行复核制度,为了消除或减少读片诊断的差异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中要求尘肺病诊断需要3人以上单数医生进行集体诊断和诊断机构审核制度,以及在出现争议时的两级鉴定制度。病理诊断规范和质控标准中也有三级复查和审核制度,并要求做到有案可查,举证有据。这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可惜很多单位,因为人力不足,或管理粗放,并没有很好落实,诊断流程也没有认真记录,应当引以为戒。

      第三,把病理诊断差异率或符合率作为室间质控的指标。病理质控的重要目标是保证病理诊断的正确性,正确的病理诊断应当是可重复的,可重复的病理诊断越多,亦既符合率越高,当然差异性越小。这是我们病理人奋斗的一个目标。笔者曾经在讨论病理室间质控时谈到这个问题,建议把会诊报告作为评价本单位病理诊断水平的参照物,即把本单位与会诊单位诊断报告的符合率作为室间质控的指标(三议病理质控:室间质控,2015,10,25)。这里所说的符合率恰好是差异率的反义词。比如90%的符合率,就有10%的差异率。通过对会诊报告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诊断水平。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