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三议病理质控:室间质控
病理科的室间质控,实际是不同病理科之间的质量评比,即在相同条件下,对各个科室的制片质量和诊断水平的评价,是对不同病理科之间的横向比较。做好室间质控的基础是室内质控,所以室间质控也是为了促进室内质控。我国病理科的室间质控开展较晚,近几年才有了关于免疫组化的质量评比,有的省份还开展了常规切片、冰冻切片的操作比赛,也算是室间质控的一种形式吧,总之只是有了个开端。
据我所知,免疫组化的质量评比都事先指定了标记物、操作方法,并提供了所谓标准组织切片。参与者按照规定,精心准备,拿出自以为最好的成品,送去参加评比。评比结果也往往只是个人的荣誉,未必代表所在的科室,也未必能反映日常免疫组化的质量。这种评比往往是在相关公司的支持下开展,并非国家或省级病理质控中心的认证。所以其实际意义如何,有待观察。
相比之下,常规切片和冰冻切片的质量比赛,参赛的技术人员现场切片,评审人员现场阅片评价,所以比较客观公正一些,值得提倡。同样的问题是这种评比往往是对个人操作水平的考察,不能反映整个科室的水平。
病理医师的专业水平和病理诊断的质量如何评价,囿于见闻,还没看到相关的资料。有的省市病理质控中心曾经组织专家巡视下级医院病理科,抽查部分病例的诊断,进行评议;有的省市曾把各类诊断的比例,尤其是确诊病例的诊断(即一类诊断)的比例作为评估指标,来评价诊断质量。这些检查评估都是零敲碎打,没有形成制度。
有的科室把会诊报告作为室间质控的指标,具体来说,就是本单位的诊断报告与会诊单位的诊断报告进行比较,计算符合率,看其高低来评价本单位的诊断水平。这也是一个有趣的项目,很多科室都可以做到的。
室间质控要做到了解各个病理科的真实质量状况,促进病理科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笔者以为,首先是各个省市的病理质控中心要切实负起责任,依托行政力量,明确技术规范和评估指标,划定各种技术操作和诊断的质量底线,制定质量评估标准,组织病理科自查自评,来推动病理科的室内质控工作。其次,在此基础上,组织一部分专家,按医院等级,分批巡查,进行现场操作质量评估和既往工作质量抽查,进行专项或综合定量评价。对于达标的科室,颁发合格证书,以资认定和奖励;对于尚未达标者,提出整改意见,以观后效。这样,通过室间质控推动室内质控,也许能从整体上促进病理科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
检验科的室间质控开展较早,经验较多,我们不妨借鉴一下。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