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肿瘤芽的病理表现与诊断价值

2018-03-19 15:38  阅读(6917)  评论(1)  分类:专业

年来肿瘤芽引起了许多关注,笔者阅读了一些相关文献,将其病理表现及临床意义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肿瘤芽的病理表现与诊断价值

肿瘤芽或肿瘤芽殖(tumor budding)是指在肿瘤浸润前缘的单个或小丛(少于5个)未分化的癌细胞。Zmai于1949年首先描述了在肿瘤浸润前缘发现的这一病理特征。随后许多研究者注意到了这种组织学现象,Morodomi提出肿瘤芽殖的概念,并用这个名词来概括这一现象,研究这种组织学特征和它与转移和长期生存率的关系。肿瘤浸润前缘定义为癌细胞浸润最外层一个高倍视野下的区域。如果在这个区域(浸润前缘)发现的孤立的单个癌细胞或少于5个癌细胞的癌细胞簇,就称为肿瘤芽殖或肿瘤芽。研究中一般使用常规病理切片测量浸润初期的肿瘤芽殖,将肿瘤芽内癌细胞≥5个视为阳性或高“瘤芽”状态(≥5个“瘤芽”/HPF),反之为阴性或低“瘤芽”状态(<5个“瘤芽”/HPF),用于分析其与癌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生存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其预后价值。肿瘤芽的发现率从30%到75%。

免疫组化研究,肿瘤芽中癌细胞均表达上皮细胞标志,但CK(AE1/AE3)、β-catenin及E-cadherin表达明显减少,而N-cadherin、vimentin表达升高。构成“瘤芽”的癌细胞形态可由多边形、鱼鳞状转变成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瘤芽”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瘤芽”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密切相关,是EMT在组织形态学上的一种表现。

一些研究表明肿瘤芽殖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口腔鳞癌等患者生存率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是肿瘤微环境的组成部分。研究发现,肿瘤芽殖与多个不良临床特征相关,包括组织学分级、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神经侵犯、Ki-67增殖指数和较弱的局部炎性浸润等,表明肿瘤芽表达与某些癌症进展和恶性度相关,可作为判断某些癌症患者预后的指标,甚至可以作为一个新的病理分期因素。

一般认为,肿瘤的浸润转移是肿瘤细胞及其周围间质细胞表达的多基因产物共同参与、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包括癌细胞与原发癌巢脱离,癌细胞黏附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侵袭降解脉管基底膜和周围组织,继而形成转移灶。肿瘤芽殖是首先脱离原发癌巢的那一些细胞,恰是浸润转移过程的第一步,即癌细胞与原发癌巢脱离,然后才能发生浸润和转移。

笔者以为,肿瘤芽的概念也可用于癌症早期浸润的判断。如在乳腺或结肠等异型腺体的边缘见到的出芽现象,即孤立的单个或多个癌细胞的细胞簇,亦可视为早期间质浸润的表现,诊断早期浸润癌的依据。当然,最好能经过特染和免疫组化的证实。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