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试论俞孝庭教授的治学风格
俞孝庭教授是安徽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暨附属医院病理科的创始人,也是我国肿瘤病理学的奠基人。笔者有幸在他的领导和指教下工作学习多年,受益匪浅。尤其在治学方面,我一直奉为楷模。对他的治学风格,耳闻目染,也深受教益。回想起来,颇有体会,尽管粗浅,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渊博的知识积累 俞孝庭教授知识面很宽广,不仅在医学,对辩证法、逻辑学、系统论等等方面都有广泛的涉猎。这从他的谈话与著作中都能体现出来。以他对交界性肿瘤的论述为例,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动态发展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一定会有一个中间状态,肿瘤也是如此。他的论述充满哲学思想,并列举大量实例,有理有据,足证其知识之渊博,思辨之缜密。
扎实的语言功底 俞孝庭教授在中文和英文方面均有雄厚的功底。他能熟练地阅读和翻译英文专业文献,信笔写来,都能流利通畅。他有超群的文字驾驭能力,语言精练,层次清楚,概念清晰,在肿瘤界和病理界都深得好评。他能深入浅出地阐述艰涩的理论,也能栩栩如生地描述枯燥的病变,颇具大家风范。
严谨的治学态度 他常年坚持肿瘤病理学研究,即使在动乱年代也未辍学,所以能做到厚积薄发。他严格把握肿瘤病理学的概念,在肿瘤病理学的基础研究与理论探索中独树一帜,独具风格。他不但对自己的书稿反复修改,对年轻教师的论文、译稿,甚至诊断报告的书写,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学风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高度的概括能力 他博览群书,且不限于病理学文献,因而能通观全局,高屋建瓴,从浩瀚的医学文献中,抽丝剥茧,撷取精华,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对于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早在1980年代他就概括出12种原因,并已明确提出细胞遗传学和DNA结构突变、细胞调控等因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肿瘤的基础研究颇有启示。
创新的思想观念 在宏观地把握肿瘤病理学发展趋势和走向的同时,他还提出许多前瞻性的分析判断,具有创新观念。如近年经常提到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观念,在他的《肿瘤病理学基础》中关于化生部分已有所阐述。再如肿瘤转移的种子土壤学说,癌肉瘤的形成机制等,某些肿瘤的概念、定义和诊断标准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除此之外,俞孝庭教授还一直关心和扶持年轻医师的成长,他经常过问年轻人的专业理论和英语学习、教学实践和病理诊断、科研和论文写作等。只要你虚心请教,就能获得他的悉心指导。在生活上也常帮年轻人排忧解难。许多与他共事过的年轻人都有同感,不再赘述。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