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模式

2017-08-29 17:13  阅读(719)  评论(0)  分类:专业

上文结合弓形虫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强调了感染性疾病的原位病因检测问题。本文进一步发挥,谈谈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模式。

在弓形虫病和其他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中,诊断依据基本都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根据笔者的研究经验,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诊断不仅需要强调原位病因检查,也必须注意流行病学资料提供的信息、临床表现提供的线索,实验室检查提供的佐证,甚至影像学检查对病变部位、范围和演变的确认。将病理学表现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5个方面结合起来,进一步确定病变类型(何种炎症)、病变原因(何种感染),才能做出一个完美的病理诊断。这种五结合的诊断模式对于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诊断是完全必要的。

病理学检查当然是我们的强项,但我们习惯于关注炎症的类型,而忽略或疏于从病变组织中原位检测病原体,包括病原体形态的观察(如真菌、寄生虫和某些细菌),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的应用(有助于检测病毒、细菌和真菌等),以及利用病变组织与体液检测病原体的核酸成分等。临床也没有习惯于要求病理提供病因诊断。

但是,单纯的形态学检查往往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来拓展思路,深入探索,求得精准的病因诊断。在肿瘤的病理诊断中强调病理、临床、影像三结合,已形成共识,对感染的病理诊断也是如此,不再赘述。

在流行病学方面,以弓形虫为例,患者常饲养或接触猫、犬等宠物,或经常生食或半生食猪、羊、牛等动物肉类及其制品,皮肤黏膜损伤、器官移植、输血等也可能导致弓形虫传播。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特别是艾滋病患者,易于感染弓形虫或体内原有潜伏感染复活。妇女妊娠期有上述暴露史者也易于感染,并可能将弓形虫传播给胎儿。了解这些病史可获得更多诊断线索和佐证。诊断猫抓病、尖锐湿疣等,也需参考流行病学史。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和体液的抗原抗体检测,及显微镜下对粪、尿、痰等标本中病原体成分的观察等。如弓形虫抗体(IgG、IgM)阳性,弓形虫循环抗原(CAg)阳性或弓形虫核酸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只可做出临床诊断。而取其外周血或脑脊液、胸水、腹水、羊水等标本,离心沉淀涂片,经干燥、固定和Giemsa法染色,光镜下如查到弓形虫速殖子(假包囊)则判为病原学阳性。取活检组织,做病理切片并经Giemsa法染色,光镜下如检测到弓形虫包囊或速殖子(假包囊)则判为病原学阳性,都可以作为确诊依据。由此可见抗原抗体检测及病原体辨识的价值不同。

笔者所组织编著的《感染病理学》正在借鉴卫生行业标准,力图体现五结合的诊断模式,希望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