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细说息肉状病变

2015-07-15 23:05  阅读(829)  评论(1)  分类:专业

息肉(polyp)是一个形态学用语,表示黏膜增生所形成的带蒂的肿块,按原因和性质可以分为以下5类,或者再增加一类非典型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

息肉样增生

炎性息肉

有特殊形态的息肉

腺瘤性息肉

恶性息肉

无明显炎细胞浸润

明显炎细胞浸润

有特定部位和形态结构

有一定程度异型性

有显著异型性

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是黏膜组织由于受致炎因素的长期刺激,黏膜上皮和腺体明显增生,形成突出于黏膜表面的带蒂的息肉样肿物。炎性息肉大小不等,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从黏膜面隆起,向腔隙内突出,根部有较细长的蒂或宽大的基底,好发于鼻黏膜、胃黏膜、子宫颈和结肠黏膜等,直径可达50px,单个或多个。多个息肉时称为息肉病(polyposis)。鼻腔、声带、食管、子宫颈也可发生息肉状病变。这种息肉没有特定的结构,也没有异型性,但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是与息肉样增生的主要区别。息肉样增生(polypoid hyperplasia)是指黏膜组织增生呈息肉状,腺体结构轻度紊乱,但不具备某种特定的息肉形态,也无异型性,间质没有炎细胞浸润或仅见少数炎细胞。这种息肉常见于消化道和子宫腔,临床作为息肉切除,病理可以称为为息肉状增生。在病理诊断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如子宫内膜的息肉样增生,详见上文。

有些息肉有特定的部位和形态,因而有特殊的名称。如胃肠道的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炎性纤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黑斑息肉综合症之息肉(P-J息肉) ,纤维上皮性息肉,以及子宫内膜息肉等,各有其形态特征。这些特殊的息肉状病变的具体形态表现在病理诊断专著中都有详细描述,不再赘述。

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又称息肉状腺瘤(polypoid adenoma),主要为黏膜腺体呈乳头状、锯齿状、绒毛状或腺管状增生,形成突出于黏膜表面的有蒂或广基的肿块,腺体结构和细胞形态虽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但本质为良性肿瘤。腺瘤性息肉好发于结肠等处,分别称为锯齿状腺瘤、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等。结肠广基扁平稍隆起的斑块中40%以上腺体高级别异型增生称为扁平腺瘤。

有的息肉,既有炎细胞浸润,又有不典型增生,是诊断为炎性息肉还是腺瘤,或炎性息肉伴不典型增生,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可否称为非典型息肉(atypical polyp)?息肉中有多少腺体发生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诊断为腺瘤,笔者还没有看到量化的标准,希望知情者提供。笔者曾见过美国同行介绍的结肠单个腺管不典型增生形成的所谓微腺瘤,如此说来,是否意味着只要有腺体不典型增生就可以诊断腺瘤?

恶性息肉(malignant polyp)是指外形上呈息肉状,组织学上具有显著异形,呈恶性表现。如阴道的葡萄状肉瘤,某些子宫内膜腺癌,胃肠道腺癌甚至淋巴瘤等,也可呈息肉状或蕈伞状外观。

发生在不同部位的息肉状病变还有其特定的类型和诊断标准,请参见有关病理专著。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