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细胞质透明的细胞病变(1)

2025-07-09 20:36  阅读(1)  评论(0)  分类:专业

   在常规病理学切片中,正常细胞在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下,胞质是粉红的。但在某些病变中,细胞质可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态,也被描述为胞质空亮、透亮、空淡、泡沫状、印戒状等,这是多种细胞病变的一个重要形态学特征。这通常是细胞质内富含特定物质(如水分、糖原、脂质、黏液等)蓄积的特殊表现。由于这些物质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中被溶解或不着色,从而在显微镜下呈现透明或空泡状。

   现在总结一些常见的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细胞质的细胞病变类型及其相关疾病,作为鉴别诊断参考:

 1. 富含水分的细胞:细胞内水分和钠离子的过多积聚称为细胞水肿(Cellular edema)或水样变性,常见于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早期因细胞内水分增多而引起细胞肿胀,体积肿大,胞质内出现细小均匀红色颗粒,称颗粒变性,为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内水分增多所致。细胞水肿进一步发展可使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进一步扩张呈小泡状,整个细胞胞质淡染、疏松、空亮,称为胞质疏松化。重度的肝细胞水肿,使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胞质透明,又称气球样变,常见于轻型病毒性肝炎。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也可见细胞肿大,胞质内充满颗粒样物质,管腔狭小。鳞状上皮水肿时可见细胞肿胀、细胞间距增大,形成海绵水肿,或者发展为水泡。

 2. 富含脂质的细胞:由于胞质内富于脂质,制片过程中脂质被彻底溶解而呈完全透明的空泡状,这是脂肪细胞的特征,脂肪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中如出现脂肪滴或脂肪滴空泡明显增多,称为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常见于肝细胞,也可见于心肌、肾小管上皮等细胞。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时肝细胞内会出现脂肪空泡,先是小脂滴空泡,或以小空泡为主,以后可融合成较大空泡;所谓槟榔肝、脂肪肝、虎斑心,都与脂肪变性有关。

 如脂质溶解不彻底,则细胞质内充满大量小空泡,呈细密的泡沫状或蜂窝状,整体透明或半透明,称为泡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黄色瘤、脂肪坏死、脂肪肉芽肿或黄色肉芽肿中,巨噬细胞吞噬了大量脂质(主要是胆固醇酯),均可形成泡沫细胞,并成为这些病变的特征性细胞。

   在麻风病中也可见到泡沫细胞形成,与巨噬细胞吞噬大量富含脂质成分的麻风分枝杆菌有关。惠普尔病(Whipplei)的肠道病变特征也是在黏膜固有层内有大量泡沫样巨噬细胞。

 正常肾上腺皮质细胞(尤其是束状带细胞)富含脂质(胆固醇酯),在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癌中源于肾上腺皮质的肿瘤细胞也是胞质丰富、空亮透明,类似肥皂泡状。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