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评价病理管理和诊断水平的三个环节
很久以前,我曾经在微信群里说过,可以通过一份病理诊断报告来评估那个病理科的诊断和管理水平。解释一下,我的意思是,病理诊断报告可以反映出那个病理科对诊断报告的规范化、格式化的要求是否到位,那个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以及诊断态度等。比如我曾看到不止一家县医院对胃镜活检的报告只有四个字:慢性胃炎,这种诊断简直毫无意义,消化科医师做胃镜时就诊断出来了,病理科如果都是这样的诊断,人家还想送活检吗?当然也有很规范的诊断,比如诊断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注明程度),伴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注明范围和程度),活动性(注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有幽门螺杆菌(注明程度),有糜烂(注明范围)等等,甚至按固定格式撰写诊断报告。当然这是两个极端的例子,但足以说明者两个病理科的管理水平和诊断水平各有千秋。
最近,在微信群里,看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袁静萍主任转述武汉同济医院许三鹏主任的话,说他可以通过一张HE切片窥探出整个病理科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我觉得许主任的话也很有道理,而且他把质量检查的关口又前移到制片环节。科室管理和质控严格规范者,其制片质量必然很高。切片上组织完整,厚薄均匀,染色鲜明,对比清晰,无刀痕,无气泡,小组织连续切片排列有序,大组织切片完整贴片工整,必然也会使诊断者赏心悦目。病理切片能做到这个程度,其诊断水平也会相益得彰。
袁静萍主任对此也有同感。她说过,她可以从一个癌的根治标本中淋巴结的数目来分析病理科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对于根治标本中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能达到预定指标的医生,她会现场指导,以身作则地教导年轻医师如何摸索纤维脂肪组织中的微小淋巴结。她甚至把检出淋巴结的数量作为考核指标。确实,根治标本的淋巴结数量及其阳性率是评估癌症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在某些癌症(如乳腺癌、肺癌、胃癌和肠癌等)的病理取材规范中也有所规定。仅此一端,便可看到科室领导人的管理态度和能力,也可看到年轻医师的取材态度和技能。袁主任把科室管理的视角再一次前移,从验收标本和取材开始就抓紧病理质控,防止误诊和漏诊,以后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必然也是严格、严谨和严肃的,诊断水平也会达到相当的高度。袁主任所在的病理科在她的严格要求和精心管理之下迅速发展,也是顺理成章的。
三甲医院评审或病理质控检查,已经常态化了,时常看到这方面的信息。我想,如果可以简单化处理,不妨就抓住这三个环节,随意抽查连续100例病理切片,和/或100份病理诊断报告,特别关注一下根治标本的诊断水平(包括标本描述和淋巴结的阳性率等),以及小活检标本(如内镜、穿刺)的制片和诊断水平,应能做出恰当的评判。
本人经袁静萍主任审阅并同意发表,谨致谢意!

我要评论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