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赶路者,筑路者,探路者 ----参加病理学年会有感

2024-04-13 17:25  阅读(67)  评论(0)  分类:专业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九次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病理年会于    2024年3月28~3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次病理学年会正值在病理学分会建立70年之际,开幕式上有一个纪念专题片,还有香港陈国璋教授的专题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病理学分会70年纪念专题片中有一句话,大意是在病理学分会70年发展历程中,有大批行色匆匆的赶路者,也有很多勤奋敬业的筑路者,更有不少勇于开拓的探路者。陈国璋教授的报告也印证着他从赶路者发展到筑路者和探路者的艰辛历程。他一开始对病理一无所知,被分配到病理科几个月就爱上了病理诊断工作,很快就由于自己的勤奋而崭露头角。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成了我国病理界的翘楚。他在国际病理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首位荣获由国际华人病理学家学会颁发的杰出华人病理学家奖。他是美国AFIP肿瘤系列丛书中淋巴结及脾脏肿瘤分册的作者,还参与WHO肿瘤分类中淋巴造血系统、胸腺、软组织、皮肤、头颈部及内分泌器官肿瘤病理的编写,为病理事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他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大家,病理人的成功需要个人的勤奋,大量读片,大量读书,请教大师,参加学术交流。陈国璋说:在我从事病理诊断的最初几年中,我大概阅读了超过200本病理学书籍。他尽可能参加国际性的讲座或会议。去观看和聆听大师们如何表达其观点和做出诊断。他为了跟上知识的更新,阅读了所有能够找到的病理学杂志,以及几种综合性的医学杂志。他还认为:实践经验更为重要。当他遇到困难的病例时,他总是试图在以往的读片会病例和科内的档案中寻找类似的病例,比较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分析做出诊断需要的最低标准和可能的形态学谱系。他的经验对年轻的病理人很有启发。

这次病理学年会还组织了20多场专题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十分丰富,与时俱进,体现出病理人为病理事业铺路架桥所作出的贡献,为开拓病理事业所作出的探索。本人有幸在感染病理学专场上做了两次专题汇报,也算是为病理学事业舔砖加瓦了吧。

笔者从事病理事业也已经50年了。当初也是出于服从组织分配进入病理学教研室工作的。从病理菜鸟到病理专家,经过勤奋学习,反复实践,请教大师,学术交流,终于学有所成,在感染病理学领域,在病理与影像学结合领域,开辟出一片新绿。代表作《艾滋病临床病理学》和《感染病理学》在感染病理学领域填补了空白,也算是为病理学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当然,与陈国璋相比还相差甚远,奈何年近耄耋,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寄希望于年轻人了。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