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漫谈病理诊断学
从我去年年初开始发布博客算起,我按预定计划(平均每月2篇,每篇1000字左右)发表了30多篇博客,并且很高兴看到迄今已经有2万多人次点击。有如此多的同行(特别是年轻人)关注,更有一些读者给以热情的鼓励和建议,我很感欣慰,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更要感谢华夏病理学网提供的这个平台,使我和年轻的同仁们得以交流互动。
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我所写的短文基本是围绕病理诊断来写的,谈的都是有关诊断的经验体会与观念。不错,这就是我的本意。因为关于诊断病理学的具体内容可见于诸多学术专著,我没有必要重复。而关于病理诊断学方面,文献上虽能见到一些专家的治学和诊断的经验之谈,但尚无系统的经验总结和理论阐述。笔者自知才疏学浅,难以对病理诊断学有所建树,却愿意做些拾遗补缺的事情,围绕病理诊断学,归纳一些诊断经验,整理一些读书读片体会,探讨一些学术观念,总结一些诊断理论,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些短文。
这里所说诊断病理学,强调的是诊断实践中的应用性病理学知识,包括活体组织和细胞学的检查与诊断,也包括尸检诊断(可惜越来越少,少得可以忽略不计),是病理学的一个实践性或应用性分支,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刘彤华院士的说法,诊断病理学的任务是对有关疾病①提出明确的病理诊断;②提供可能的病因学证据或线索;③提供有关的预后因素。根据目前进展,笔者以为还可以增加一条:④为制定治疗方案(包括靶向治疗)提供依据。现在已经有好几本含有诊断病理学名称的专著,如刘彤华主编的《诊断病理学》,刘旭明等主编的《现代诊断病理学》,陈乐真主编的《妇产科诊断病理学》等,可供日常诊断参考。相比之下,病理诊断学强调的是在病理实践中的诊断学理论和方法,是诊断学的一个分支,是病理学和诊断学的结合,主要任务是探讨诊断学在病理实践中的应用,总结病理诊断的经验与规律。
其实,我在写这些博客时并非心血来潮,信笔写来。我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多次修改。这一组短文都是自己平时的诊断经验和学习体会,也参考了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经验和论述,主题相对比较集中,围绕病理诊断学的各个方面。一般程序是先将平时随笔记录的所思所想,分类归纳为一个个专题,形成一篇篇短文。然后搁置一段时间,进行核对、修改、充实、润色,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些瑕疵、缺陷和遗憾,加上有些观点乃一己之见,也难免有些偏颇和片面,更称不上完整系统。下一阶段,还准备围绕基本病变、少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等,再整理一些内容,希望能够对年轻的同仁有所启发和帮助。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纠正不当之处,使之趋于完美。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