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致青春——哲学思维,原来你还在这里

2016-07-14 11:37  阅读(308)  评论(1)  分类:病理杂谈

《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这部电影就不多说了,还是回想一下自己青春时期学习的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吧。

病理诊断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很多时候让人摸不着边。渐渐的,书本上的知识映入了脑海,可是问题又来了,形似而神不似的情况常常出现【如鉴别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和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尤其是T区变异型很困难。这两种疾病的细胞成分可以相似,包括出现轻微异型性或无异型性的小-中等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上皮样组织细胞组成的多种类型的炎症细胞。两种疾病都可出现散在R-S样细胞】。这让我想起纪小龙老师的一句话:在典型中找不典型,在不典型中找典型。

正确的病理诊断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思维,正确的思维来源于日常工作的经验积累。形态特征是病理诊断的基础,我们应该认识到形态特征的一些哲学属性:

(1)相似性:如小圆细胞肿瘤,尤其是“差分化”时仅靠形态学难以鉴别;

(2)不典型性:因为疾病的变化总会导致有典型和不典型的形态,这时也许就要求我们多取材去仔细寻找典型的病变;还有是因为固定或制片因素导致组织形态的不典型,这时可能难以弥补,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检查等来做出正确诊断;

(3)重叠性:如砂砾体、R-S样细胞和上皮样组织细胞可以出现在很多疾病中,我们不能一叶障目,应该看切片的整体;

(4)整体性:淋巴结发生的肿瘤,我们首先应该在低倍镜下看淋巴结结构是否存在,淋巴组织结构破坏的模式是什么【弥漫性、结节性还是窦性】,再在高倍镜下仔细斟酌每个细胞;

(5)联系性:除了看见病理变化联想到疾病的症状外,还要看病变周围的一些反应,如看到霉菌菌丝,还应看到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初学者常常用求同思维(顺向思维)来进行病理诊断,随着经验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时,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就会不知不觉运用于工作中。如果说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有捷径的话,那就用科学的思维来学习。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