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8血液病理学(2014年3月21更新)
2014年3月21更新:
本书2013.12正式出版,华夏病理网的书店8折,网址如下:http://book.ipathology.cn/article/19258.html
陈国璋序
FOREWARD
The book "Hematopathology", edited by Jaffe, Harris, Vardiman, Campo and Arber, and published in 2011,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important publication on the pathology of hematolymphoid neoplasms of modern time. It is a monumental piece of work that has taken more than 10 years to complete. As stated by the editors in the preface of the book, they envision "a book that would be both practical and accessible but also contain the scientific insights that we feel are critical to understanding pathogenesis and pathophysiology of hematolymphoid disorders". This publication has certainly beautifully achieved these aims.
It is heartening to see this publication translated into the Chinese language, so that all pathologists in China can have easy access to the very practical and useful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is comprehensive work on hematopathology. The translation team has to be congratulated for being able to complete this task within a such a short time. This work has been mostly carried out by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outstanding Chinese pathologists, and they have done a great job. The standard of translation is very high -- the sentences read as if the text has been written originally in Chinese, contrasting with the rather "crooked" and difficult-to-understand sentences commonly seen in translated work. It is evident that the translators and editors have been very meticulous and put in enormous efforts in realizing this superb product.
Last but not least, this translated book is superior to the original printed English version in one aspect -- each chapter includes the list of references, which are available only on-lin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Thus it will be much easier to locate the references of interest while reading the book.
I believe this book should be available in every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s a handy reference. Pathologists with an interest in hematopathology would probably benefit by having an additional personal copy.
John K.C. Chan(陈国璋)
Consultant Pathologist,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Hong Kong, China
译文(初稿)
前言
《血液病理学(Hematopathology)》由Jaffe、Harris、Vardiman、Campo和Arber主编并于2011出版,无疑是当今淋巴造血肿瘤病理学领域最重要的专著。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专业巨著,从最初筹备编写至最终出版历时十年。正如编者在原著前言中所述,编者所构思的“一本书注重实用性,深入浅出,兼顾最新进展,强调对淋巴造血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的深入理解”。本书显然已经完美地达到了创作目标。
我很吃惊地得知华夏病理网翻译团队很快就将这本血液病理学巨著翻译成中文版,从此国内病理医生可以方便地从中获取非常实用、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翻译团队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巨大工作量,必须向他们表示祝贺。翻译工作主要由中国病理界的青年才俊完成,他们成就的是一项伟大工程。与常见的相当生硬难懂的翻译著作相比,本书翻译质量非常高,其中的语句阅读起来就像是中文原著。显然,译者和审校者都具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投入了大量精力,才能实现如此卓越的目标。
另外,中文版比原版优越之处还包括一个细节:每个章节后面都加上了参考文献,而原版只提供网址供读者自行上网查阅。因而中文版有助于读者更容易获取感兴趣的参考文献方面的信息。
我相信本书会成为每个病理科的案头工具书。对血液病理学感兴趣的病理医生如果拥有一本私人藏书,将会获益匪浅。
陈刚 译
2013年9月18日更新
本书获得国家重点图书资助,出版社压力很大,2013年11月到期,一定要按时完成验收。保守估计,2013年12月之前正式出版上市。
总体时间比原计划延误,向关注本书的所有人致歉。主要是审校和排版占用了很多时间,个别译者没有及时交稿。毕竟,这么厚的书,确实很费时。
主译陈刚教授将安排最后一步具体工作。
专家推荐意见书
中文版《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2001版)曾经促进国内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的长足发展,遗憾的是,国内未引进该书最新版(2008版),这对国内大多数病理医师的学习提高、及时掌握专业进展极为不利。所幸还有更新更好的同类图书值得推荐。
2010年9月,爱思唯尔出版社出版了代表当今血液病理最高水平的《血液病理学》。本书由WHO分类的原班人马编写,全书分为7篇,共62章,加上书后“附录:染色技术”,实质内容应为64章。每篇为一大类,每章为一具体疾病或一组相关疾病。重点内容是髓系、淋巴组织、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起源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其他内容包括淋巴造血组织的各种反应性疾病、骨髓的炎症、感染、代谢性疾病,另外还涉及淋巴结和骨髓内一些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非造血性疾病。
与WHO分类相比,本书不仅重点探讨肿瘤性病变,还详细介绍了非肿瘤性病变,弥补了WHO分类的不足。针对每一系统和每一具体疾病,该书也比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中讨论更为详尽、更深入彻底而且更能代表最新进展。本书是WHO分类的继承、发扬与补充,堪称WHO分类的完美“升级版”。
医学发展已经进入分子时代和个体化治疗时代,病理诊断和病理医师的贡献日益重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病理诊断不仅指导治疗、提示预后,病理医师实际上已经直接参与治疗。引进该书必将从整体上提高国内血液病理学医生的诊断水平,继而提高临床(包括血液科、肿瘤科和外科等治疗学科)治疗水平,对国内血液病学的发展产生极大推动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本项目由国内(含香港)著名专家负责审校,中青年专家负责翻译,由华夏病理网翻译团队组织实施,具有任何实体单位都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
前言
《Hematopathology(血液病理学)》代表淋巴造血系统病理学的最高水平和最新进展。本书原著于2010年9月出版,由2008年版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的原班人马编写,是2008年版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的继承、发扬与补充。本书除重点阐述肿瘤性病变外,还详细介绍了非肿瘤性病变,弥补了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的不足。针对每一系统和每一具体疾病,本书也比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中讨论更为详尽、更深入彻底。
本书分为7篇,共63章(含“附录:染色技术”),首先介绍血液病理学常用的诊疗技术手段及其进展,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然后依次描述淋巴造血系统的正常和反应性疾病、淋巴系统肿瘤、骨髓肿瘤、组织细胞疾病、免疫缺陷疾病以及特殊部位的诊断问题。最后在附录中列举常规和特殊染色技术。每篇为一疾病大类,每章为一具体疾病或一组相关疾病。重点内容是骨髓、淋巴组织、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起源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其他内容包括淋巴造血组织的各种反应性疾病、骨髓的炎症、感染、代谢性疾病,另外还涉及淋巴结和骨髓内一些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非血液学疾病。原著正文1000多页(不含参考文献),有1100余幅精美彩色图片,并有?多项信息丰富的总结性表格。
众所周知,所有恶性肿瘤都根源于遗传学异常,精确分析遗传学改变常常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准确分类。许多重大的技术进展越来越快速地进入临床应用,因此本书在适当场合予以引述。本书强调,只有深入理解淋巴结和骨髓中各种细胞的生物学基础和功能演变才能正确认识某一具体疾病的千变万化。因此,在讨论具体疾病时,本书既继承传统研究方法,将临床信息和形态学分析相结合,更强调应用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以获得准确诊断。每一疾病既描述形态学特征,又包括与此相关的免疫表型、遗传学和临床特征。从而向读者展示准确的、最新的和实用的信息,帮助读者领会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便于读者的理解和掌握。
感谢华夏病理学网(www.ipathology.cn)组织翻译,并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感谢陈刚、李小秋、侯军、梅开勇、潘华雄和其他所有年轻病理专家,没有他们的共同努力,本书的翻译不可能完成。感谢陈国璋(John Chan)、朱雄增、周小鸽、李甘地、高子芬、侯军和陈树辉等专家负责审校。最后,特别感谢薛德彬(abin)给予大力协助。翻译团队全体成员完成了高质量的中文版,相信本书必将有助于提高国内血液病理学诊断水平,进而推动血液学、肿瘤学等专业人士对于淋巴造血系统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促进国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研究。我们希望本书将会成为包括血液病理专科医师在内的所有中国病理医师和血液病工作人员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能喜欢这本翻译巨著《血液病理学》。如有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3年2月
<span style="line-height:115%;font-family:" font-size:10.5pt;"="">
译者前言
众所周知,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充满挑战与风险,并且该领域的进展日新月异,因此病理医师在日常工作中急需一本最新、最权威专业参考书。《Hematopathology(血液病理学)》正是适合这种情形的理想参考书。本书由2008年版WHO分类工作组的原班人编写,编者都是该领域的顶级专家。与2008年版淋巴造血系统肿瘤WHO分类相比,这两种书都是该领域的最权威著作,但本书内容更全更新,它不仅包括2008年版WHO分类一书的全部内容,而且在其出版之后增添了不少最新进展;除介绍肿瘤性病变外,它还包括非肿瘤性病变,弥补了WHO分类的不足,减少了实际工作的使用不便。针对每一疾病系统和每一具体疾病,本书也比WHO分类中讨论更为深入彻底。本书是WHO分类的继承、发扬与补充,堪称WHO分类的完美“升级版”。
病理诊断不可能主观臆测,病理医师必须理解每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其临床特征。因此,本书讨论每一疾病时包括临床特征,包括症状、体征和分期手段。肿瘤性疾病还包括了播散模式、复发和预后因素。
正确处理淋巴结和骨髓活检标本,是正确诊断的前提。许多诊断错误源于标本处理不佳,诸如固定、处理、切片或染色。本书第1章讨论淋巴结和骨髓标本处理的一些技术问题。由于细针穿刺活检(FNA)作为第一步诊断程序是有争议的,因此需要清楚FNA的适用情形及其局限性,在第2章予以讨论。后续章节涉及血液病诊断技术的应用,包括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分子遗传学技术,以及经典和间期细胞遗传学检测。
起源于髓系、淋巴系、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的血液学恶性肿瘤的讨论,是本书主要特色和重点内容。然而,诊断医师同样关注造血淋巴组织的反应性和炎症性病变以及免疫缺陷疾病的评估,因此,接着讨论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然后是骨髓对炎症、感染和代谢疾病的反应,以及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以及治疗对骨髓形态学影响的诸多表现。最后还包括一些非血液学疾病,它们在淋巴结或骨髓活检时可能遇见,并且是重要的鉴别诊断。
大多数章节阐释特异性疾病实体或一组相关疾病。每章都有几项重要表格,以便使用和查阅,其内容包括关键诊断特征、鉴别诊断、精华和陷阱。本书含有大量彩色图片,以便于掌握诊断特征。为了节省篇幅,纸质版图书不含参考文献,如有需要可在Expert Consult官方网站(www.expertconsult.com)查阅。
本书由华夏病理学网(www.ipathology.cn)选题并组织翻译,由国内(含香港)外著名专家负责审校,国内外多所大型医院中青年病理专家负责翻译。原著历经10年才完成了权威经典之作,翻译团队也付出了大量心血以争取早日将本书奉献给国内同道。翻译完成后,所有艰辛一下化为喜悦,在此一并向原著编者、翻译团队和出版社工作人员致敬。
我们希望本书对血液病医师、肿瘤医师和病理医师均有参考价值。临床医师必须了解血液病诊断的基本原则,血液病医师和血液病理医师必须团队合作以获得正确诊断。正如病理医师必须使用临床信息以得出正确诊断,临床医师也应了解足够的诊断原则,当病理诊断不太符合时应作出正确评估。医学发展已经进入分子时代和个体化治疗时代,病理诊断和病理医师的贡献日益重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病理诊断不仅指导治疗、提示预后,病理医师实际上已经直接参与治疗。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病理学的发展也应当与时俱进。本书必将从整体上提高国内血液病理学医师的诊断水平,继而提高临床(包括血液科、肿瘤科和外科等治疗学科)治疗和研究水平,对国内血液病学的发展产生极大推动作用,最终造福患者及其家庭。
我们衷心向国内同道推荐这本《血液病理学》,希望对您的工作实践有所帮助,希望能促进国内血液病理的发展并与国际接轨。我们努力忠实地表达原著的风格和内容,但由于经验和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翻译后记
血液病理诊断是公认的最大诊断难题之一。近年来血液病(以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为主要内容)的诊断和治疗发展迅速,得益于病理医生对淋巴造血系统肿瘤WHO分类的学习应用、临床规范化治疗及新药应用。
2001年版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病理与遗传学WHO分类(第3版)第一次实现了全球分类系统的统一。2008年版WHO分类总体上沿用第三版的分类原则,并对其中少数病变稍作调整,新增数种疾病类型和亚型。可惜因为某种原因,国内至今未能引进版权,阻碍了国内大多数病理医师的学习和提高。所幸还有更新更好的同类参考书值得推荐:《血液病理学》由2008年版WHO分类工作组的原班人编写,编者都是该领域的顶级专家。与2008年版WHO分类相比,这两种书都是世界顶级专著,但本书内容更全更新:它不仅包括2008年版WHO分类一书的全部内容,而且在其出版之后增添了不少最新进展;除介绍肿瘤性病变外,它还包括非肿瘤性病变,弥补了WHO分类的不足,减少了实际工作的使用不便;针对每一疾病系统和每一具体疾病,本书也比WHO分类中讨论更为深入彻底。本书是WHO分类的继承、发扬与补充,堪称WHO分类的完美“升级版”。
本书原著从第一次讨论编撰到正式出版经历10年,可谓“十年磨一剑”。而翻译这本巨著同样艰辛,由国内外51名中青年专家参加翻译、7名著名专家负责审校,经过30个月艰苦努力才最终完成。在此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
主译陈刚全面负责翻译工作,包括翻译任务分工、邀请审校专家和出版社联络等工作,薛德彬(abin)给予了全程协助。潘华雄(九等生)和梅开勇(yourself)校对了部分章节,潘华雄(九等生)负责整理了术语表。付长霞(福星高照)、何诚(土豆2008)和李伟松(fawn28)帮助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卢建平(迷路)协助编辑整理文档和组织联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杨帆编辑从版权联系到译稿收发校对等全部过程中都做了大量工作。对他们一并致谢!
华夏病理网翻译团队
2013年9月
封底(宣传)
《血流病理学》从第一次讨论编撰到正式出版经历10年,可谓“十年磨一剑”。本书由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病理与遗传学WHO分类工作组的原班人编写,编者都是该领域的顶级专家。与2008年版WHO分类相比,本书内容更全更新:它不仅包括2008年版WHO分类的全部内容,而且在其出版之后增添了不少最新进展;除介绍肿瘤性病变外,它还包括非肿瘤性病变,弥补了WHO分类的不足,减少了实际工作的使用不便;针对每一疾病系统和每一具体疾病,本书也比WHO分类中讨论得更加深入彻底。本书是WHO分类的继承、发扬与补充,堪称WHO分类的完美“升级版”。
本书获得国家重点图书资助项目,国内外7名著名专家负责审校、51名中青年专家参加翻译、经过30个月艰苦努力才最终完成的呕心沥血之作。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