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病变(14)——弥漫生长模式

2020-03-05 15:25 阅读(658) 评论(0) 分类:专业

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临床上与IM相似,不同的是异嗜性抗体阴性,免疫功能正常者和低下人群均可受累。淋巴结呈FH和/或副皮质区增生,并散在大的免疫母细胞,有时可以很像RS细胞,经常被问到RS细胞和RS样细胞的区别,个人感觉二者区别的重点是背景而不是细胞,如果背景符合HL的炎性背景,那就是RS细胞,如果背景根本就不是各种细胞混杂的炎性背景,大的细胞再像RS细胞,也只能称之为‘RS样’。淋巴窦常扩张,并可见明显的单核样B细胞增生,其中可见到CMV感染的细胞,核内有大的嗜酸性病毒包涵体,以及多个小的胞浆包涵体。罕见情况下,包涵体还可见出现在内皮细胞中。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病变(14)——弥漫生长模式

免疫功能正常时,包涵体罕见,一旦出现仅见于T细胞中,CD4+和CD8+细胞都可见到,B细胞则不会。所以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伴有明显的单核样B细胞增生时要仔细寻找包涵体。

CMV感染时胞浆可表达CD15,但通常不表达于细胞膜。这种表型和出现大的包涵体核的细胞容易与HL混淆,但HL的瘤细胞CD15呈膜阳性模式,另外,CMV感染性淋巴结炎缺乏HL的背景。原位杂交或免疫组化检测出CMV抗原可明确诊断,特别是包涵体不明显的病例价值更大。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病变(14)——弥漫生长模式

三、Herps疱疹性淋巴结炎:I型或II型Herps疱疹病毒感染可引起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当然也可发生播散,通常出现在免疫缺陷人群,包括CLL患者,故当CLL累犯淋巴结,且部分区域出现坏死时,一定要注意排查Herps病毒感染。

组织学可表现为多种多样:FH伴有明显的副皮质区增生及明显的免疫母细胞反应,与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单核样B细胞可以很明显,需要与MZL相鉴别。通常坏死区可见中性粒细胞,边缘有不等量的大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核包涵体明显,呈现‘毛玻璃样’形态。据报道核内的嗜酸性包涵体有清晰的核周空晕;坏死区还可见较多组织细胞,但肉芽肿通常罕见。当然要确诊还需要血清学、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辅助。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病变(14)——弥漫生长模式


来源: 轻松诊断086 

组织细胞起源疾病(17)——肿瘤性病变(IDCS)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