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皮肤淋巴瘤(7)——T-NHL(CD30+LPD)

2018-03-19 14:30 阅读(815) 评论(0) 分类:专业

MF占皮肤T-NHL的50%,接下来最常见的是皮肤CD30+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CD30+LPD),约占30%。这是一组疾病,包括淋巴瘤样丘疹病(LyP)、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C-ALCL)和介于二者间的交界性病变。尽管被人为划分为三类,但实际代表了一组疾病的谱系性发展过程,所以常常在临床或组织形态上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现分别简要叙述如下:

1.淋巴瘤样丘疹病(LyP):发病高峰为50th,但也可见于10岁儿童或80岁以上老人。常多发并反复发作,中央坏死,呈丘疹结节状,病变直径可达2cm,溃疡罕见。4-6周内自行消退,偶尔留有深色或浅色疤痕。病程多为几个月,偶尔可达40余年,20%的病例可先于、同时或继发性伴有其他淋巴瘤如MF、C-ALCL或HL,还可伴有非造血系统肿瘤如脑瘤、肺癌和乳腺癌等。下面简单介绍LyP几个形态学亚型:

(1)A型:最常见,占80%以上。形态学特点是炎性背景占明显优势,可见大的CD30+细胞散在或呈小簇分布(如图)。大细胞呈多叶状或RS样,炎性背景主为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或嗜酸细胞。

皮肤淋巴瘤(7)——T-NHL(CD30+LPD)

(2)C型:约10%。与A型恰恰相反,C型以形态一致的CD30+大T细胞占优势,成片分布,而混杂的炎性细胞则少许多,形态与C-ALCL非常相似。

(3)B型:<5%。大家对这种排序(A-C-B)是否非常奇怪?通常情况下说到‘某种疾病呈A/B/C三种形态’,B型一般是介于A与C之间,但LyP的B型是个特例,它的形态与前面讲过的MF非常相似——小的不典型淋巴细胞,可呈脑回样,以显著的‘嗜表皮生长’为特点。更为奇怪的是瘤细胞CD30可阳性,还可阴性,我其实对此一直不明白为何CD30阴性时还能放到CD30+LPD项下,我想这时和MF唯一的区别就是病史了。

以上是2008 WHO分类中LyP的主要亚型,2017更新版中又新增了以下三类。

(4)D型:<5%。也是和B型一样,小-中等异型细胞明显的‘亲表皮’,呈pagetoid样。但表型是CD30+CD8+,非常像后面要讲到的原发皮肤侵袭性嗜表皮CD8+细胞毒T细胞淋巴瘤。

(5)E型:<5%。细胞形态和表型与D型相似,但以血管中心生长和破坏血管为特点。可见血管阻塞、出血、明显坏死和溃疡,临床上可见多个结节状丘疹出现快速溃疡,形成坏死性‘焦痂’样病变。

(F)伴有6P25.3位点DUSP22/IRF4重排的LyP:<5%。组织学上呈特征的‘双相性’——亲表皮的是小的CD30弱阳性的脑回样瘤细胞,而深部呈结节状分布的为CD30强阳性的大细胞。

此外,其他罕见亚型还有亲毛囊性、亲汗腺性及肉芽肿性LyP等。

免疫表型上LyP的A和C与C-ALCL一致,详见后续。A-C多为CD4+,D-E为CD8+,伴有DUSP22/IRF4重排的病例可CD8+或CD4/CD8双阴性。但除了B型外,其他各型均可表达CD8,偶尔亦有NK表型的报道。(各型区别见下图)皮肤淋巴瘤(7)——T-NHL(CD30+LPD)

皮肤淋巴瘤(7)——T-NHL(CD30+LPD)


【来源:轻松诊断086 微信公众号】

皮肤淋巴瘤(4)——T-NHL(MF/SS)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