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DLBCL(3)

2016-12-19 10:53 阅读(2038) 评论(0) 分类:专业

研究表明GCB型DLBCL预后通常好于nonGCB型DLBCL。这种划分有以下两种方法:

1.分子分型:利用DNA微列阵方法分析基因表达谱图,DLBCL可分为起源生发中心B细胞的GCB型(占50%)、活化B细胞的ABC型(占30-40%)和不能分类组(15-20%)。这种方法虽说准确性高,但有诸多限制,如需用新鲜或冻存标本,而且费用昂贵,这就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应用。上述原因促使人们研究出以下简便易行的替代方法。

2. 免疫组化方法:从上述方法筛选出代表性基因并用免疫组化进行检测,DLBCL被分为GCB和nonGCB。这样就能把‘高大上’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既然是挑选代表性基因,那么不同研究者就可挑选不同的基因,这就形成了不同的免疫组化分类方法。其中最常见的:

(1)Hans法:应用最为广泛。用CD10、BCL6和MUM1三个指标。具体如图1。感觉咋样?是不是虽然只有三个指标,但排列组合起来也很难记?没关系!只需记住以下两种情况属于GCB:①CD10+;②CD10-BCL6+MUM-,而其他任何组合均是nonGCB就可以了。各指标阳性cutoff值为30%。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DLBCL(3)

(2)Choi法:这是在Hans分类的基础上又加了两个指标——GECT1(GCB指标)和Foxp1(nonGCB指标)图2。我一般是Hans分类阳性指标在cutoff左右,难以判断阴性阳性时才会应用Choi法作为辅助。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DLBCL(3)

(3)Tally法:详见图3。与其他方法有所不同,具体说明一下:GCB和nonGCB好比两个比赛的双方,首先每队各派出两个成员,CD10/GCET1(GCB队)和Mum1/Foxp1(nonGCB队),投票选举,票多者胜出,比赛结束。如两队得票一样,进入加时赛即再引入一个指标——LMO2,这本身是一个GCB指标,所以规则是LMO2阳性率≥30%属于GCB,<30%属于nonGCB。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DLBCL(3)

(4)Visco-Young:具体内容和记忆方法与Hans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将mum1替换为Foxp1,cutoff值上升为60%。

如果记忆有困难可以先把Hans分类记住,其他的知道哪个指标是GCB,哪个指标是nonGCB就可以了。还有须注意的是:因为分子分型中有部分病例属不能分类的第三类,免疫组化不能识别这些病例而把他们‘强行’分在GCB组或nonGCB组,故无论哪种免疫组化方法,与分子分型都不能完全吻合,文献报道吻合度为75%-90%。而且不同免疫分型方法之间也不会完全吻合,所以日常报告中需要注明所用方法,即便不同单位结果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近激动人心的发现是Nanostring平台包含20个基因的Lymph2CX检测方法,优点是能用蜡块提取DNA进行检测,大大扩宽了应用范围并降低了费用,且与分子分型吻合度可达98%。

【来源:轻松诊断086 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