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毛母质瘤
2014-06-19 19:48 阅读(254) 评论(0) 分类:皮肤五官
毛母质瘤又名钙化上皮瘤,多见于青年人的面部和上肢,60%患者发生于20岁以内。为单发性皮下硬结节,直径小于5cm,多为0.5-3cm,表面皮肤正常;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光镜下:病变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中,为界限清楚、具有纤维包膜的瘤细胞团;瘤细胞由两类细胞组成;即嗜碱细胞和影细胞。嗜碱细胞似表皮基底细胞,核大、深染,胞浆少,胞膜不清楚;而影细胞胞膜清楚、胞浆嗜酸,核不着色,只有核影,二者之间有过渡型细胞,常可见由嗜碱细胞转化为影细胞的不同阶段。新损害中嗜碱性细胞多,陈旧损害中影细胞多。可有角质碎片、钙化及异物反应。诊断毛母质瘤时应注意与外毛根鞘瘤相鉴别。外毛根鞘瘤也含有嗜碱性细胞,其角化时,胞核逐渐消失并常有钙化。但周围层嗜碱性细胞呈栅状排列,而毛母质瘤的嗜碱性细胞则不呈栅状。再者毛母质瘤的影细胞胞核不着色,而外毛根鞘瘤则无影细胞。
我要评论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