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肝脏原发性卵黄囊瘤
2013-09-29 21:50 阅读(699) 评论(0) 分类:肝胆胰腺
卵黄囊瘤又称内胚窦瘤,是一种生殖细胞起源的高度恶性肿瘤。肿瘤常发生于性腺部位,也可发生于生殖细胞从卵黄囊迁移至生殖嵴的中线部位上。肿瘤主要发生在卵巢和睾丸,也可发生于松果体、骶尾部、腹膜后及纵隔等处,原发于肝脏的卵黄囊瘤则罕见。显微镜下肿瘤内可有疏松网状结构、内胚窦结构、透明小体、腺泡状结构、腺管状结构及实体细胞团等多种形态结构。1、疏松网状结构:瘤细胞排列成疏松网状,形态大小不等的网眼或不规则的裂隙衬覆扁平、立方及柱状上皮细胞,网眼内含粘液样基质。2、内胚窦样结构:又称S-D小体。特征为单层或多层立方形或柱状细胞围绕着小血管排列。3、透明小体:又称嗜酸性小体,为圆形半透明红色小体,直径2-30微米,PAS染色阳性,成群或散在分布于瘤细胞的胞质内或疏松网状结构的网眼中。4、腺泡状和腺管状结构:为扁平、立方或粘液柱状上皮细胞排列呈腺泡状或腺管状。5、实体细胞团:瘤细胞呈卵圆形及多边形,胞浆疏松透亮,细胞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排列呈实性巢状或片状。免疫组化染色见瘤细胞表达AAT及AFP阳性,HCG及EMA阴性。诊断卵黄囊瘤时应注意与胚胎性癌相鉴别。在胚胎性癌中无内胚窦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见瘤细胞表达HCG阳性,可资鉴别。
上一篇:急性胆囊炎
下一篇:肝脏原发性恶性间叶瘤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