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多病因慢性肝疾病,以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形成假小叶为其基本病理特征。临床表现早期不明显,晚期以肝功能损害与门静脉高压症为主。能够导致肝硬化形成的病因非常多,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血吸虫及肝内、外胆汁淤积、药物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均可成为肝硬化的始动因素。在病毒性肝炎病因中,以HBV感染最多,但HBV合并HDV感染的肝硬化发生率高于单纯HBV感染者。此外,HCV感染也与肝硬化相关。肝硬化的形成过程比较漫长,在肝实质细胞广泛严重坏死的基础上,一方面肝细胞的再生失去原有网状支架的支撑而结构异常,形成结节状再生灶;另一方面坏死塌陷的网状支架进一步胶原化及汇管区与坏死区出现大量新生的胶原纤维形成了主动与被动纤维间隔。这两种纤维间隔包绕肝实质形成新的结构,即假小叶;与此同时肝内血循环也随之被改建。传统上按病因将肝硬化分为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淤血性、寄生虫性和色素性等诸多类型。按肝硬化结节大小将肝硬化分为大结节型、小结节型、混合结节型及不完全分隔型四型。1、小结节型肝硬化:肉眼观察,肝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及切面呈结节状,切面见结节大小较均匀,直径多在3毫米左右,其间纤维束较薄且均匀。显微镜下,肝小叶正常结构消失代之以纤维组织包绕肝细胞团形成假小叶,其内可见偏位的的中央静脉或汇管区,但多数假小叶中央静脉缺如,肝细胞排列不规则,可有脂肪变性或点灶状坏死等改变。纤维间隔薄而均匀,其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散在,小胆管增生较轻。2、大结节型肝硬化:肉眼观察,肝体积变小、质硬,表面呈明显的结节状,切面结节较大,多数直径在1-3厘米之间,其间纤维间隔较宽。显微镜下,假小叶较大,其内肝细胞变性及灶性坏死较小结节型多见。间隔纤维宽阔,其内新生的小胆管及假胆管较多,尚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3、混合结节型肝硬化:指在同一病变肝组织中,既有小结节又有大结节病灶,两者数量基本相当时称为混合结节型肝硬化。多在小结节型肝硬化的基础上肝细胞坏死及增生不断演进而成。4、不完全分隔型肝硬化:此型肝硬化主要见于血吸虫肝脏,也有认为是大结节型肝硬化的早期表现。肉眼观察,肝脏表面及切面呈较粗大的结节状,切面见纤维束多沿门脉分支走行。显微镜下,纤维间隔明确,显向肝小叶内延伸、分隔及包绕肝小叶的趋势。小叶内肝细胞增生明显,且多数纤维间隔未完全环绕肝细胞增生结节呈典型假小叶结构。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