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涎腺导管癌
2013-07-24 06:37 阅读(704) 评论(0) 分类:头颈病理
涎腺导管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腮腺,也可发生于颌下腺、舌下腺、舌、唇等部。肿瘤生长迅速,病期短,可出现疼痛或无痛性生长,发生于腮腺者,常侵犯面神经,引起面瘫,发生于颌下腺者,可出现舌部麻木或舌运动障碍。该瘤常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高,易发生远处转移。肉眼观察见肿物呈圆形或结节状,质地较硬,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实性,灰白色,偶见囊腔形成,囊内为粘稠液体。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立方状或多角形,胞浆多嗜酸性,细胞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多。瘤细胞形成实性上皮团(实性型),有的上皮团中央坏死形成“粉刺”样(粉刺样结构),是此瘤的特征性表现,此外可见扩张的导管样结构,内衬上皮表现顶浆分泌,或导管上皮形成上皮性乳头状突起(乳头状),有的乳头突起彼此连接成筛状(筛孔状)。上述各种结构可在同一肿瘤中出现,间充质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常见玻璃样变性。腺小叶、神经和血管易受肿瘤侵犯。诊断涎腺导管癌时应注意与乳头状囊腺癌、嗜酸细胞腺癌、实性腺样囊性癌及睑板腺癌腮腺转移等相鉴别。乳头状囊腺癌的囊腔和乳头不规则,乳头呈分支状,而且乳头较长,无筛孔状及粉刺样结构。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嗜酸细胞腺癌中嗜伊红颗粒粗大且丰富,而粉刺样或筛状结构极为罕见。实性腺样囊性癌也可在实性团块中出现中心性中央坏死或坏死偏向一侧,但其细胞为基底样细胞,细胞体积较小,腺样囊性癌中不出现乳头状结构。睑板腺癌常出现坏死,但其坏死既可位于团块中心,也可位于团块一侧或其周围。瘤细胞形成小叶结构,乳头状或筛孔状较罕见。睑板腺癌脂肪染色呈阳性反应可与涎腺导管癌鉴别。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