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人乳头瘤病毒相关鳞状上皮病变

2020-09-05 11:46  阅读(1017)  评论(0)  分类:专业

乳头瘤病毒科包括人类乳头瘤病毒及动物乳头瘤两大类。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感染人体,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现HPV(16型、18型)与宫颈癌进展有关后,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HPV与其他肿瘤相关性的研究也得到了深入地开展。Harald zur Hausen因为在HPV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HPV型别及感染部位不同,所致疾病不尽相同。感染HPV后潜伏期长短不定,一般1~8个月,常为3~4个月。感染HPV病毒最直接的病变是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生。这种增生可分为三种情况。

 1.非肿瘤性增生:多表现为外生性增生,向表面突起,呈疣状或乳头状。疣或乳头表面被覆增生的细胞,上皮增厚,但极性无明显紊乱,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性,也无病理性核分裂,表皮基底膜保存完好。特殊的表现是由于病毒感染、复制,致使细胞肿胀或空泡变性,典型者形成挖空细胞(koilocyte);真皮血管扩张充血,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这一类疾病包括尖锐湿疣、扁平疣、寻常疣、跖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HPV检出率。

 2.非典型增生:也称异型增生,是指有不同程度异型性的上皮细胞增生,但仍局限在基底膜以上,基底部没有发生浸润。非典型增生通常从基底细胞层开始,逐渐向表面推进,依据异型细胞在鳞状上皮内的分布,分为轻、中、重度,或Ⅰ、Ⅱ、Ⅲ级,或低级别与高级别,在子宫颈病变广泛使用,并把原位癌也列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除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外,还有外阴、阴道上皮内瘤变(VIN),食管上皮内瘤变(EIN)等。在细胞学上(Bethesda系统)上则使用上皮内病变(SIL)名称,分为低级别(LSIL)和高级别(HSIL),分别与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对应。乳头状瘤、间变性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BP)与鲍温病(Bowen disease)也有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亦被视为癌前病变。

     3.肿瘤性增生:多表现为浸润性或局部破坏性增生,在局部形成溃疡或不规则形肿块。组织学改变表现为细胞层次增多,极性紊乱,细胞及细胞核具备明显多形性,病理性核分裂易见,有不等量的挖空细胞。挖空细胞的形成主要与病毒E4蛋白表达和由此引起的细胞质内细胞骨架破坏有关。基底膜被破坏,增生细胞呈巢团状、条索状或片状浸润于表皮或黏膜深部组织,常伴有坏死和出血。这一类疾病包括各个部位的鳞状细胞癌,特别是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在一些腺癌中也可查见HPV DNA。HPV感染率在子宫颈病变中约占8%,但在子宫颈癌中占50%以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竟高达99%。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