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尸检研究的若干建议 兼议肺外器官的病变

2020-02-19 21:15  阅读(1221)  评论(2)  分类:专业

     从医学科研的角度来看,在这次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的斗争中,相关的科研和防控、诊治工作几乎是同步进行,其标志是数十篇论文及时发表,而且几乎都是在国外英文杂志上,很少“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些论文涉及流行病学、病毒学、临床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等方面。直到近日才看到两篇病理学论文,总算有了开始。

 病理研究之所以落后于其他学科,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关的标本,特别是尸检标本。此次疫情发生不久,病因就已经明确为SARS-CoV-2。病因既然已经确定,病理检查的作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与2003SARS流行时情况不同,当年SARS病因曾被误判为衣原体,经丁彦青教授等尸检后才改正为病毒感染,并证明了尸检和病理检查的重要性。

 NCP的病理重点自然是病毒性肺炎,笔者已有2篇博文加以介绍(《试析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2020,2,3;《病毒感染的基本病理变化》,2020,2,8)。从近日获得的4NCP病理资料来看,与本人在《试析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中的推测基本符合,不再赘述。

 NCP会不会累及肺外器官?对死亡病例的尸检研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现以本人对艾滋病150余例尸检资料的观察及既往的尸检经验,提出一些推测和建议,希望对新冠肺炎死者尸检研究有所裨益。

 1.病因方面  现在虽已经公认SARS-CoV-2为肺炎的罪魁祸首,但是这种病毒的亲嗜性如何,分布在那些组织和细胞,与那些病变有直接关联,病毒包涵体表现如何,在尸体表面、胃肠道黏膜或内脏能存活多少时间,均需尸检证实。还要注意有没有继发机会性感染等。

 2.淋巴组织病变  SARS病人,病理观察到淋巴组织病变,并证明与免疫损伤有关。在NCP也可能有类似病变,临床观察到患者淋巴细胞减少,那么在淋巴组织中有何表现,在炎症病灶中又是哪种淋巴细胞浸润,淋巴因子有什么变化,免疫损伤的机制、表现与程度如何,均有待研究。

 3.消化道病变  已有资料显示,在粪便标本中可查获SARS-CoV-2核酸成分和病毒,有些患者出现呕吐、腹痛、腹泻,提示该病毒可进入消化道,并可能经消化道传播。至于消化道哪一段有病变,何种病变,以及病毒在消化道的分布及损伤等,有待尸检资料证实。现有SARS-CoV-2感染者活检资料,仅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偶见包涵体形成。

4.实质器官病变,临床资料提示心肝肾有不同程度的生化改变,病理可能见到这些器官充血,实质细胞肿胀变性甚至坏死,不同程度的间质性炎症,亦可能见到基础疾病的相应病变。

目前,仅有2例尸检资料,所见病变难免片面局限。对于迄今2000余例死亡病例来说,或者对于全面揭示该病的病理表现及机制,都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有更多的尸检病例,来完善病理研究。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