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细胞病理学内涵的演绎
当年魏尔啸编著《细胞病理学》,认为一切疾病都基于细胞的病理学变化,简称细胞病变(Cytopathic changes),是指人体各种细胞在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下所发生的各种病理变化。细胞病变既是各种疾病组织病理学的基础,也是病理诊断的依据。细胞病变花样繁多,强调病变组织中各种细胞的病变。迄今病理文献中论述各种疾病的基本病变时,仍然少不了对细胞病变的描述。另一方面,随着病理取材技术的进步,各种脱落细胞、穿刺细胞、刮取或擦取细胞、体液细胞的检查与诊断也逐渐发展为病理学的一个亚专科,主要用于对散在或游离细胞的形态学检查。由此可见对于细胞病变的研究与诊断已成为平行的两个领域,即传统细胞病理学和现代细胞病理学。
在传统细胞病理学中,细胞病变大致可分为细胞变性、细胞坏死、细胞增生三个类别。
细胞变性:是指细胞因代谢障碍所发生的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细胞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过多积聚,故又称异常物质沉积,常伴有功能下降。去除病因后细胞内的变性可以逆转而恢复正常。传统分类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或透明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等,此外还有发生于间质的玻璃样变、淀粉样变、黏液样变、色素沉着、钙化等非实质细胞的病变。
笔者认为,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细胞病变,乃是细胞内病原体及其成分在细胞内异常积聚的结果,表现为细胞体积肿大变形(如胞质内寄生的分枝杆菌、真菌或原虫等),胞质内或胞核内出现包涵体(如巨细胞病毒等感染),或抗原成分(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毛玻璃样肝细胞)等,理论上也符合变性或异常物质沉积的概念,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变性,或称为感染性细胞病变。
细胞坏死:细胞、组织因遭受持续或严重损伤因子作用时,可致新陈代谢停止、细胞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变化,此即细胞死亡(Cell death)。按其发生机制及细胞死亡后所出现形态结构改变的不同,可将细胞死亡分为坏死和凋亡两大类型。细胞坏死主要表现为细胞核的变化,包括核固缩、核碎裂与核溶解。细胞凋亡主要表现为凋亡小体形成(Apoptotic body)等,如肝炎时见到的嗜酸性小体。
细胞增生:包括修复性增生和肿瘤性增生。前者表现为细胞分裂增殖,体积数量增多。巨噬细胞增生可形成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泡沫细胞等。肿瘤性增生表现为增生细胞的异型性,如多核瘤巨细胞、镜影细胞、印戒细胞等,有些异形细胞成为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
在现代细胞病理学检查中,也可以见到许多类型的细胞病变,如挖空细胞、线索细胞、毛玻璃样细胞等感染性细胞病变,各种程度的异形细胞(上皮内病变)等。后者是肿瘤筛查的重要依据。
笔者正在整理细胞病变系列,识别这些细胞病变是病理医师的基本功。

我要评论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