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病理诊断技术的进步
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来源、程度和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病理学检查方法也与时俱进。本文从取材方法和诊断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一、活体组织检查技术
从患者患病部位切取病变器官或组织,完整送检,是病理科最理想的标本。近年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标本越来越小越少越碎,病理诊断的难度越来越大。皮肤组织锥切术、内镜下黏膜钳取术、粗针或细针穿刺术等已经广泛应用,此外还有如下一些微创取材技术:
1.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在超声定位引导下,利用真空吸引和旋切相结合的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真空辅助高速旋切乳腺组织,对乳腺病灶可通过3~5mm的穿刺针孔在影像引导下进行完整切除或获取足量病理标本。
2.胸腔镜微创手术:一般是在患者胸部打3个小孔,其中1个放入胸腔镜,以便把患者胸腔内部情况展现在电视屏幕上,医生看着电视画面,通过另外2个操作孔将器械探入胸腔,深入检查或将病变组织切除送检。
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广泛用于胃、食管和大肠。不论病灶大小,ESD能一次性将病变整体切除,完整送检。相比于内镜活检,更有利于病理诊断。
4. 脑立体定向活检:这种技术可以对颅内病灶精确定位。然后在患者头部钻一个3mm的小孔,将很细的活检针准确刺入肿瘤组织内,抽取少许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二、病理诊断技术
常规的病理诊断技术是石蜡切片,HE染色,必要时辅以组织化学技术(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技术也有约50年历史,基本普及,其具体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1.流式细胞术 这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定量分析细胞检测的方法。广泛应用在肿瘤研究,特别癌细胞DNA含量的检测。许多实验资料表明,实体恶性肿瘤的DNA倍体大多为非整倍体或多倍体,所有良性病变都是二倍体。检测异常的DNA含量不但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标志之一,也可反应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2.图像分析技术 病理形态学的观察基本上是定性的,缺乏精确而更为客观的定量标准。图像分析和定量技术已从二维向三维空间发展。图像分析主要用于核形态参数的测定(区别癌前病变和癌,肿瘤的良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及判断预后),DNA倍体的测定,显色反应(免疫组化染色)的定量等。
3.分子生物学技术 重组DNA技术,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在肿瘤的基因分析和基因诊断上已经应用,并用于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
4.人工智能技术 数字病理近年发展迅速,在细胞学诊断上已经可以和资深病理学家媲美,在乳腺癌、肺癌等方面也在积极探索中,有望成为病理诊断的有力助手。网络技术在病理上的应用如远程会诊等也在推广。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