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淋巴上皮囊肿
淋巴上皮囊肿主要发生于腮腺内和腮腺旁的淋巴结,下颌角和颈部淋巴结,也可见于口底,约占所有涎腺囊肿的6%。文献报道天津市口腔医院15年诊治并经病理检查确诊腮腺囊肿35例,其中淋巴上皮囊肿15例,占42.9%。
该病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腮腺的淋巴上皮囊肿可能与迷走到淋巴结中的腺上皮增生有关,或可能与腮器有关。Seifert等把淋巴上皮囊肿归属于涎腺的淋巴上皮病变,其中还包括良性淋巴上皮病、舍格伦(Sjogren)综合征及化生型的Warthin瘤。组织学检查见囊肿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衬鳞状上皮,也可以是立方或柱状上皮,上皮组织周围为大量淋巴细胞增生,其中有淋巴滤泡形成。有时在上皮中可见杯状细胞及皮脂腺。有的在囊肿周围可见复层鳞状上皮,表面可有角化。囊腔内含浆液性分泌物,其中可有脱落的上皮、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有时在伴有角化的鳞状上皮周围可见含有异物巨细胞的肉芽肿,偶尔还可见含胆固醇结晶的肉芽肿。在囊肿周围也可见局灶性阻塞性腮腺炎,但不如涎腺导管囊肿常见,且炎症反应轻。
腮腺淋巴上皮囊肿多为单侧发生,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疼痛。发病部位多见于腮腺下极,肿物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无结节,质地中等硬度,活动良好无粘连。囊肿直径大多在1.0~3.0cm,多数为单囊,少数可表现为多囊性病变。由于囊肿位于腮腺浅叶深面,波动感不明显,临床不易确诊。该病超声检查显示腮腺区内液性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其内可见点状回声漂浮,内无明显彩色血流信号,囊壁较薄。超声检查可定性,常诊断为涎腺良性肿瘤,多为术后病理明确诊断。虽然病变为良性,但有文献报导单纯囊肿摘除易复发,因此治疗一般采用肿物及周围部分腺体组织的区域性切除术,同时包括腮腺下极淋巴结,术中需解剖出面神经颈面干及其分支,予以保护。术后不易复发。
胰腺也可以发生淋巴上皮囊肿,类似于头颈部腮裂囊肿,囊肿内衬鳞状上皮,囊壁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常有生发中心形成。颊部和唇部也可以形成淋巴滤泡样或扁桃体样的淋巴上皮病变,称为淋巴组织增生性息肉(假性淋巴瘤)。当有囊性结构出现时则呈淋巴上皮囊肿样改变。口腔的病变可能为慢性炎症使淋巴样间质及局限性上皮增生所致。
涎腺Warthin瘤又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也是一种富于淋巴细胞的上皮性肿瘤。肿瘤由双层腺上皮和淋巴组织(以B细胞为主,可形成淋巴滤泡)构成,淋巴组织与腺上皮间有基底膜分隔。腺体通常不出现囊状扩张且有2层细胞,与淋巴上皮囊肿容易鉴别。淋巴瘤性腺病好发于腮腺内或腮腺旁的淋巴结内,含有腺泡型或小管型的腺上皮结构及丰富的淋巴组织。腺上皮不形成典型的双层结构,淋巴细胞也是弥漫或片状分布,一般不形成淋巴滤泡,可与Warthin瘤区别。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