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0219 非霍奇金淋巴瘤

2013-10-19 22:35 阅读(461) 评论(0) 分类:病理中级专业知识

第十九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一、B细胞淋巴瘤
      B淋巴细胞的瘤细胞表达B细胞抗原( CD19、CD20、CD22),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轻链(IgL)基因重排。
  (一)WHO (2001)分类(表3-2-1)
  (二)前体B细胞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 B-LBL/L)
  好发于儿童,男性多见。瘤细胞稍大于小淋巴细胞,弥漫排列,其间散布有吞噬核碎屑的巨噬细胞,呈“星空”样。免疫表型:TdT+、CD10+/-、CD99+。
    (三)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B-CLL/SLL)
    好发于老年男性,肿瘤侵犯骨髓和周围血液,伴或不伴有淋巴结受累及。肿瘤由弥漫性小淋巴细胞组成,其间存在一些由幼淋巴细胞和副免疫母细胞组成的增殖中心。免疫表型:CD5+、CD23+、CD10-; 12号染色体三体型。
    (四)浆细胞骨髓瘤
    (参见本篇第四章“骨髓”)
    (五)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MALT-MZL)
    好发于成人,女性稍多,最常位于胃,其他部位包括小肠、肺、眼眶、腮腺和甲状腺等,常有幽门螺杆菌胃炎史或自体免疫性疾病。肿瘤由边缘区B细胞/单核细胞样B细胞、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瘤细胞可侵入反应性滤泡(滤泡殖入)和腺体内(淋巴上皮病变)。免疫表型(表3-2-2):IgM+、IgD、CD5-、CD10-、CD23-。部分病例呈现t(11;18),无bcl-l或bcl-2基因重排。
  表3-2-1 B细胞淋巴瘤WHO分类(2001)
前体B细胞肿瘤
    前体B细胞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
周围B细胞肿瘤
    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B细胞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一绒毛状淋巴细胞)
    毛细胞白血病
    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瘤
    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
    套细胞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
    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一单核细胞样)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
注:划线者为常见类型



表3-2-2小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淋巴瘤类型CD5 CD10 CD23    cyclinDl
B-CI。L/SLL    +    +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    十
套细胞性淋巴瘤    +-
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六)套细胞淋巴瘤( MCL)
    好发于老年男性,除累及淋巴结外,还可累及脾、口咽环、骨髓、周围血液和胃肠道(淋巴瘤样息肉病)。肿瘤由一致的小至中等大淋巴细胞组成,缺乏转化的大细胞(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瘤细胞间常散布一些无吞噬活性的上皮样细胞。小血管壁可有玻璃样物沉积。免疫表型(表3-2-2):IgM+、IgD-'-、CD5+、CD23一、CD10-、cyclinDl+。约2/3病例染色体易位t(11; 14),bcl-l基因重排。
    (七)滤泡性淋巴瘤(FL)
    好发于中老年。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组成肿瘤性滤泡。依据滤泡的多少可分为滤泡为主(滤泡>75%)、滤泡与弥漫混合(滤泡25%~75%)和弥漫为主(滤泡<25%);依据滤泡内的中心母细胞数量( cb)又可分成1级(0~5cb/HPF)、2级(6~  :b/HPF)和3级>15cblHPF)。免疫表型(表3-2-2): CD5-,CD10+、CD23一什、bcl-2+。大多数病例t (14; 18),bcl-2基因重排。
    (八)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最常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瘤细胞大,弥漫分布;分为①中心母细胞性;②免疫母细胞性;③富于T细胞和组织细胞性;④间变性大B细胞;⑤淋巴瘤样肉芽肿型;⑥浆母细胞性。肿瘤最常位于淋巴结,也可位于结外(胃肠道、口咽环、骨、脾、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免疫表型:CD5-/+、CD10-/上、bcl-2+/-、bcl-6+/-,Ig基因重排。临床上,DLBCL有三个亚型:①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②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③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
    (九)伯基特淋巴瘤
    好发于儿童,常位于结外(如颅骨、肾、卵巢和胃肠道),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瘤细胞中等大,有多个小核仁,胞质中等量、嗜碱性,弥漫或黏附性生长,吞噬核碎屑的巨噬细胞散布在瘤细胞之间并形成“星空”样。免疫表型:IgMJ-、CD5-、CD10+、CD23-、K1-67 (MIB-1)+(几乎100%)。大多数病例呈现t(8, 14)、EBER1/2+。
    二、T细胞淋巴瘤
    T淋巴细胞瘤的瘤细胞表达T细胞抗原(CD3、CD5、CD45RO、CD4或CD8),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NK细胞淋巴瘤也包括在T细胞淋巴瘤大类中,NK瘤细胞表达CD2、CD16、CD56和CD57,不表达CD3,无TCR基因重排。
(一)WHO (2001)分类(表3-2-3)

表3-2-3 T细胞(包括NK细胞)肿瘤WHO分类(2001)
  前体T细胞肿瘤
    前体T细胞淋巴瘤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lL)
    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
  周围T和NK细胞肿瘤
    T细胞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肠道T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肝脾T细胞淋巴瘤
    蕈样霉菌病和赛塞利( Sezary)综合征
    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原发于皮肤
    周围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性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CL)
    ℃D30+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T细胞和裸细胞,原发性和全身性注:划线者为常见类型
    (二)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T-I_BL/L)
    较常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居多。临床表现为纵隔(胸腺)迅速增大和周围淋巴结肿大。肿瘤的形态学与B-LBL/L相似,但为T细胞免疫表型,呈TdT+、CD99+。
    (三)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好发于男性成人,最常见于面部中线(鼻和腭部),也可位于皮肤、睾丸、胃肠道和软组织。临床上表现为溃疡性破坏性病变。病变以侵犯血管和血管破坏性浸润为特征,由数量不等非典型小、中和大淋巴细胞组成,混有一些浆细胞、免疫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常伴显著坏死。免疫表型:CD2+、CD5 6-l-、CD45RO-l-,CD3斗、CD43+,CD16-,CD57-,EBER1/2+,细胞毒性标记(TIA-1、粒酶B等)阳性。
    (四)蕈样霉菌病
    最常见的皮肤原发性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上表现为多发性皮肤斑片、斑块和结节,伴瘙痒,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肿瘤由不规则小淋巴细胞组成,核呈脑回状。瘤细胞常浸润表皮,形成Pautrier微脓肿。
    (五)周围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性)
    WHO (2001)分类中将发生在淋巴结内T细胞淋巴瘤简化为三种类型,即①非特殊性;②血管免疫母细胞性;③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非特殊性周围T细胞淋巴瘤发于中老年人,肿瘤由小、中至大淋巴细胞以不等数量混合而成,即过去的所谓多形性T细胞淋巴瘤。肿瘤内可有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样组织细胞,小血管(高内皮)增生。肿瘤仅累及滤泡间副皮质区时,称为T区淋巴瘤;肿瘤内有许多成簇上皮样组织细胞时,称为淋巴上皮样细胞淋巴瘤(Lennert淋巴瘤)。
    (六)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好发于老年男性。临床上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体重减轻、皮疹和多克隆性高^y球蛋白血症。淋巴结结构被高度富于血管和异常淋巴细胞的浸润所淹没。瘤细胞同非特殊性T细胞淋巴瘤,但常见较多透明T细胞,小静脉显著增生、分支状,管壁增厚或玻璃样变(PAS+)。滤泡和生发中心消失,但滤泡树突细胞( FDC)显著增多(CD21+,CD23+)。瘤细胞之间有数量不等浆细胞、浆母细胞、B免疫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样组织细胞。
    (七)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肿瘤最初沿淋巴窦生长,而后侵犯副皮质区,最后累及整个淋巴结。瘤细胞大,核大、奇形,黏附在一起,易误诊为转移性癌、恶性黑色素瘤或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免疫表型:CD30+、LCA+/-、EMA+/-、ALKl+、细胞毒性标记(TIA-1、粒酶B等)阳性、CD15-、CK-、S-100蛋白阴性。半数病例呈现t(2;5)。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