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1308-02 浸润前病变-小叶性肿瘤.学习

2013-04-24 15:12 阅读(978) 评论(0) 分类:精读《诊断病理学》


回  章目录

       回    总目录

二、小叶性肿瘤

     小叶性肿瘤( lobular neoplasia,LN)又称不典型小叶增生、小叶原位癌、小叶上皮内瘤变。是指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上皮不典型增生的整个谱系,增生细胞通常小而粘着性差,有或无终未导管的Pagetoid样累及。传统把小叶性肿瘤分为不典型小叶增生和小叶原位癌两个不同程度的增生,目前有人认为ALH和LCIS是病变发展连续过程的不同阶段,有时很难划出一个明确的区分界限,而且区分两者也没有更多的临床病理意义,所以主张把AIH和LCIS统称为小叶性肿瘤或小叶内瘤变。为了避免过治疗,有人提出用小叶性肿瘤(小叶性瘤变)来表示这类病变,用以强调病变的非浸润性特点。 LN是发生浸润性癌的危险因素,但并非一定是浸润性癌前驱病变。有LN的病人发展为浸润性癌(导管或小叶型浸润性癌)是没有LN的6.9-l2倍。如果切除标本的边缘或接近边缘的部分有LN(特别是有旺炽、多形和印戒细胞型小叶原位癌时),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
 

 我一直有个不明确的认识: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普通型、不典型性、原位癌等)与小叶性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小叶内的有不同级别的小叶内导管及最终的腺泡结构,我就总有一个认识:腺泡是发生小叶性肿瘤的部位,小叶内导管是发生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部位。

                                                                                                                                               

 (一)不典型小叶增生
    不典型小叶增生(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AIH)是一种小叶内增生,有小叶原位癌的某些形态特点,但又不具备足以诊断小叶原位癌的全部标准。往往只是单个小叶单位受累,有人认为小叶原位癌样改变不到1个小叶的50%-75%时诊断AIH。
    【光镜】 

①早期:结构改变不明显,小叶单位没有明显膨大。许多腺泡的腺腔仍存在,腺泡增大不明显。随病变发展,某些增生的腺泡的上皮被类似于小叶原位癌的异常细胞所替代。

②晚期:腺泡内充满一致的圆-多边形细胞,细胞界限不清,核温和,缺乏胞质。腺泡膨胀扩大,呈圆-卵圆形。腺泡及小叶内导管的界限不清。有时病变可累及终未导管,上皮下可有派杰样细胞浸润,纵切面呈苜蓿叶样。

 

 不典型小叶增生(AIH)图例1  图例2 图例3

(1)不典型小叶增生发生在终末导管小叶单元内,可以从“某个腺泡”开始发生不典型增生,像传染病一样,再一个传一个,最终小叶内所有的腺泡都出现不典型增生改变。

 (2)不典型小叶增生是由于腺泡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导致,这种增生是否是肿瘤性增生(已有基因突变?),是否这种增生一旦开始就会不断向前发展?不典型增生与小叶原位癌难道就只是结构上的差别吗(瘤变细胞数量的积累)?需要思考。

 (二)小叶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最常发生在绝经前的妇女。30%为多灶性(一个以上LCIS发生于同一象限),70%~80%为多中心性(一个以上LCIS发生于不同象限),30%~67%有双侧乳腺受累。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常缺乏阳性体征和影像学表现。
    【光镜】  病变位于终未导管小叶单位,终未导管可Pagetoid样受累。小叶结构存在但增大,1个或多个小叶的腺泡有不同程度的膨大或变形。膨大的腺泡内充满单一粘附性差的小细胞(稍大于正常腺泡上皮细胞),细胞界限模糊,胞质少,嗜酸或淡染,常可见胞质内小空泡(AB/PAS阳性)和印戒细胞。核圆形一致,核膜清晰,染色质细而均匀,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A型细胞)。也可见多形性异型性明显的大细胞,胞质丰富,核大、染色质浓且不均匀,常有明显的核仁,核分裂象少见(B型细胞)。肌上皮保留在原位或离开原位和肿瘤细胞混在一起,也可残缺不全,基膜通常完整(不一定能看清)。可累及邻近的导管,在上皮和基膜间呈Pagetoid样浸润。可有硬化性腺病、放射状疤痕、良性乳头状病变、纤维腺瘤和胶原小体病等病变。

①实体型(经典型):最常见。腺泡扩大,充满A型细胞,无腔隙,无坏死(图13 -45)。

②筛状型:由经典A型细胞构成,腺泡扩大呈筛状。

③腺样型:腺泡增大,衬覆层数不等的小叶型细胞,残留腺腔。
    组织学亚型 

①旺炽型:在实体型基础上,腺泡极度实性扩大,常有中心坏死和钙化。

②多形型:由多形性异型性明显的瘤细胞构成(图13 -46)。

③透明细胞型:由胞质透明的瘤细胞构成。

④印戒细胞型:瘤细胞呈印戒细胞样(图13 -47)。

⑤复合型原位癌:同时有DCIS和LCIS。

⑥导管小叶原位癌:DCIS和LCIS发生在同一个TDLU内。
    【组织化学】  AB/PAS常阳性。
    【免疫组化】  ER.PR常阳性。E-cadherin、CK5/6、C-erbB-2和P53通常阴性:34pE12可阳性。
    【分子遗传学】  50%在染色体17q和30%在染色体16q有杂合子丢失,后者是E-cadherin基因所在位点。
    图13-45  小叶原位癌
 扩大变形,腺管呈实性明显膨大,拥挤界限相对清楚。  细胞比较小,温和而一致,可见胞质内空泡

    图13-45 小叶原位癌(多形型)
小叶腺泡明显扩大,瘤细胞有一定多形性,可见 胞质内空泡,许多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
图13-47  小叶原位癌(印戒细胞型)
    扩大的腺泡内充满印戒样瘤细胞, 胞质淡蓝色细颗粒状
  【鉴别诊断】 

①人为变化:如组织没处理好等,可造成细胞缩小、胞质空化/嗜酸化、粘着性差、有不典型性假象。

②实性型DCIS:两者仅靠形态学不易区别,次级腔隙或菊形团样结构提示为导管病变。LN通常E-cadherin、CK5/6阴性、34pE12阳性。 DCIS通常E-cad-herin阳性,34βE12阴性。

③小叶不典型增生:需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行鉴别:定量指标:如果LCIS改变不到1个小叶的50%(或75%)时诊断AIH。不少学者主张LCIS病变需累及一个以上小叶单位才能诊断LCIS,否则应归人AIH 。定性标准:有普通性增生和LCIS两种细胞形态和结构特点。

④DCIS累及小叶(小叶癌化):(见DCIS)。

⑤微浸润性小叶癌:在判断有无微浸润癌时,病变标本应全部取材。基膜是否完整(即使是免疫组化染色)日常工作中常很难判断。有一种情况是将LCIS考虑为小叶的不典型增生,从而忽略了对微浸润癌的检查。另一种情况是微浸润癌细胞少、温和、散布在间质中,容易被认为是炎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等。免疫组化CK和GCDFP-15阳性有助确定是浸润性小叶癌细胞。

⑥透明细胞化生(见透明细胞化生)。

⑦妊娠样增生(假泌乳性增生):具有分泌乳腺的典型特点,如上皮肿胀’胞质内空泡,腺腔内分泌物等。缺乏实性膨大的腺管。AB染色阴性。

⑧放射性小叶不典型增生:小叶硬化和萎缩,腺泡基膜增厚,上皮虽有不典型性,但具有退变的特点。

⑨胶原小体病:可伴有小叶原位癌,有两种细胞’基膜样物有特殊结构,黏液染色阴性。

⑩泡沫状组织细胞:往往呈局灶性,伴有其他良性病变,上皮性标记物通常阴性。

 

 小叶原位癌 图例1   图例2

(1)一个比喻:病理医生几乎每天都要使用乳胶手套。如果捏住手套口吹点气(向手套内注水可能更形象一些),手套就好变成一个鼓胀的形状,虽然有点变形,但大体上还是一个“手掌”形状;如果继续吹气(或注水),则形态离“手掌”形状越来越远了!这个形态变化的过程就如“小叶不典型增生”逐渐到“小叶原位癌”变化的过程一样(变化是从手指开始的--就如从腺泡变化开始的小叶内瘤变过程)。

(注: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是分支管泡状腺,简化的形态就与“手套”形态类似,“手指”对应“管泡状腺”,“手掌”对应“终末导管”。)

(2)记住“...30%在染色体16q有杂合子丢失,后者是E-cadherin基因所在位点”。(E-cadherin,就是上皮钙粘着蛋白,参与细胞与细胞之间、与基质之间的粘附和信息传递、诱导细胞分化等功能)。如是说:在多个基因突变后发生的小叶原位癌中,约30%的病例出现E-cadherin基因丢失,所以在用ECD标记时,相当一部分小叶原位癌是阴性。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